2023年09月11日
第A12版:高新产业

跨界融合 “光伏+”加出无限可能

  ▶ 本报记者 叶伟

  “光伏+防沙治沙”为荒漠化生态治理探索新路径;“光伏+高速公路”助力零碳高速建设;“光伏+车棚”让出行变得更绿色……当前,我国光伏发电已经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光伏+”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应用模式呈现多样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未来,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光伏+多场景综合开发模式将进一步拓展开发空间。

  沙漠涌动“蓝色海洋”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幅蔚为壮观的“骏马图”跃然于黄沙之上,这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用19.6万块光伏板拼成的巨型骏马图光伏电站,蓝色光伏板随着绵延的库布其沙漠起伏,如阵阵波涛,在漫漫沙海中涌动成“光伏海洋”。

  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骏马图光伏电站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光伏与治沙结合,变沙害为沙利,在开发清洁能源的同时进行沙漠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据介绍,该光伏电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可实现年发绿电约2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在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光伏基地还治理库布其沙漠6万亩。与此同步实施的还有生态林地建设2.3万亩,其中防护林3000亩、沙障1.75万亩,套种红枣等经济林1.2万亩,黄芩、黄芪等中草药5000亩。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看来,近年来,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借助光伏+沙漠生态治理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组织建设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有效实现了“零碳电力”和“绿水青山”携手并进的综合发展效果。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闫俊义说,光伏+生态治理融合发展,不仅以新能源开发推进化石燃料替代,而且通过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等工程,实现生态与能源双赢。

  “光伏+”模式不断涌现

  除了“光伏+防沙治沙”应用模式外,近年来,光伏行业不断探索光伏应用新模式,光伏+农业、光伏+车棚、光伏+高速公路等“光伏+”模式正在逐步成型,并将迎来快速增长。

  张益国说,当前,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的农(牧)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全面推进,光伏+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信息产业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沿线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等交通领域开发模式持续突破。

  “‘光伏+’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统一融合,构建协同共赢的发展格局。”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中心副总经理王荃说,正泰新能源积极推进多场景融合创新,打造了光伏+海渔、光伏+农业、光伏+林业等诸多新模式。

  据了解,在“光伏+”的实践中,海宁正泰工业园区智慧用能应用场景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针对工厂停车需求,结合分布式光伏电站,构建了包含电动汽车光储充在内的微电网系统;针对工厂冷热需求,结合分布式燃气发电,构建了含燃气内燃机溴化锂机组在内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通过综合能源管理云平台,实现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供给。

  闫俊义表示,“双碳”目标下,光伏发电与各种业态跨界融合愈发显著,“光伏+”模式已经迎来蓬勃发展新时代。

  仍需促光伏跨界融合

  虽然“光伏+”应用模式近年来蓬勃发展,但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仍需持续推动光伏跨界融合发展,创新多场景下“光伏+”综合开发模式,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未来,‘光伏+’将涌现更多创新形式。”王荃介绍了最新的“混合型太阳能天窗技术”,该技术兼顾高效和透光,实现了停车情况下智能通风换气功能,以及远程监控、电池充电、降低低压功耗等功能,提出了太阳能自循环生态座舱和智慧座舱的概念。此外,海上光伏是将成熟的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海洋滩涂地区的光伏项目,经过正泰近年来在浙江近1GW海上光伏的开发建设和运营论证,发展海洋光伏是未来光伏应用的新空间。

  “光伏与土地复合、环境修复、多能互补、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正在驱动着场景变革。”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认为,随着光伏+绿色建筑、光伏+绿色交通、光伏+绿色工业、光伏+绿色生活等众多模式不断涌现,“光伏+N”将领跑“零碳未来”。

  “随着技术进步,光伏与不同行业融合趋势将愈发凸显。”闫俊义表示,未来,“光伏+”成熟模式将进一步加速部署,光伏制氢、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直流供用电等创新模式将逐步成熟,形成无处不在的“光伏+”应用格局。

2023-09-1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049.html 1 跨界融合 “光伏+”加出无限可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