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8日
第A9版:创业孵化

联创生物:以“问题导向”优化孵化服务

让科技成果从有到有用、有市场、有未来

  ▶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璐

  作为陕西省重点打造的六大新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始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然而,高投入、高风险、长耗时等特点,使得众多生物医药原始创新成果止步于起点。多年来,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始终从基层创新成果和产业生态新进展出发,探索从“工业化”到“市场化”的独特成果转化路径,以问题导向优化孵化服务,大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要素,与行业多方“并肩作战”,为高质量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搭建两大创新联合体

  6月9日,西安创业园、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与12所高校院所、7家服务机构签订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产业转化创新联合体合作共建协议。此为西安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教融合领域再度推出的新举措。

  “创新联合体”是近年来科技产业界的高频词。为集聚产学研各方优势力量,陕西省特别制定《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3月14日,西安文理学院、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签约仪式在西安高新区举行;7月13日,陕西省8所高校与西安高新区8家企业签约,共建8家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

  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此次签约的两大创新联合体,可谓模式之“新”、架构之“新”。不同于其他以行业骨干龙头企业牵头的做法,联创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更注重各要素充分协作、相互沟通的平台式联合,以“问题导向”联合、“市场导向”联合,充分流转联合体内各创新要素,前置技术验证与商务验证,平行推进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各环节,最大程度缩短研发周期与成本投入,做“有目标、有市场的创新”。

  把脉痛点靶向孵化

  联创生物成立于2005年。自2015年以来,联创生物即从当地实际特点、产业环境痛点出发,开始关注陕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陕西生物医药领域始终存在原始创新能力强但市场化敏感度低的问题,这样的案例在生物医药领域比比皆是:引人瞩目的科研突破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却发现应答群体太少,缺乏商业化价值;未达最终临床试验重点,创新成果在二期左右就草草搁浅;不熟悉当地药监局法律法规,导致高成本投入的医药成果最终未获批准……”联创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联创生物负责人回忆道:“曾经有一家科研机构带来了他们的心衰检测试剂盒,但经过我们团队评估后给出的结论是,该产品缺乏使用场域和商业化价值。经过充分调研与对接后,我们建议将其改为预测心衰检测试剂盒,前置预测心衰发生,有效避免潜在风险,市场口径就会大很多,研发团队在基本保留之前检测机制的同时进行了调整,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迄今联创生物累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40余项,培育美国纳斯达克,我国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企业4家。

  联动市场主体与创新主体

  作为西安高新区第一家专门从事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的机构,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和企业服务需求,以“医工结合”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逐渐形成了成果挖掘—成果熟化—成果交易全周期服务保障链条。

  原始创新成果首先通过概念验证进入“工业化”阶段,进而创新联合体介入从“监管、技术、投资、市场”4方面充分评估优化产品,帮助科技成果变为产品,最终通过天使投资、孵化器完成“商品化”阶段进入市场, 以“技术验证+商务验证”双保障,让科技成果从有到有用、有市场、有未来。

  其实,生物医药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同样面临很多具体问题、繁琐流程与细节把控。从“作为成果”到“作为产品”,联创生物提供的技术可行性验证、临床需求和技术实现成本验证、科技成果市场评价、投资评价和成果交易评价,能够有效联动“市场主体”与“创新主体”,为后期市场培育与产业培育做铺垫,有效成果转化概率大大提高。

  未来,联创生物将不断垂直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孵化,整合融通产业链条上下游资源,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扩大产业融合生态圈,提升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

2023-08-28 让科技成果从有到有用、有市场、有未来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1896.html 1 联创生物:以“问题导向”优化孵化服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