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4日
第A5版:创新园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地协同创新多

  金凤实验室 曾诚/摄

  ▶ 王柯岚  本报记者  叶伟

  高校与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作为重庆市科技创新的主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以深化校地院地合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地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态势,聚力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书架”走向“货架”

  近日,走进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众多年轻的工程师正在进行工具箱开发,优化升级“北太天元”软件。

  作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实现了国产科学计算软件根技术的突破。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软件研发工程师周金钢说:“我们实现了从架构设计到关键核心技术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突破。”

  目前,“北太天元”已与300余所高校展开试用合作,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权威赛事提供技术支持。现阶段,该软件已经可以作为国内工业软件的计算底层,同时也可以作为诸多专业软件的开发平台,在已有技术上不断扩展,完成应用软件开发目标。

  “北太天元”只是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研究成果在科学城转化的一个缩影。据悉,该研究院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和开源大数据智能决策实验室的相关科技成果,也均在科学城完成成果转化。如今,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已形成“3个中心、15个实验室”发展格局,组建起近200人的高水平研究和管理团队,用创新链助推科学城产业链发展。

  此外,金凤实验室研发成功全国首台病理免疫荧光影像分析系统并实现市场应用;中国科学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础光”基础操作系统全面开源、中间件与工具链产品实现商业试用;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发布重庆市首款自主研制的“兆言”大语言模型……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犹如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奏响了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最强音。

  科学之城、创新高地,这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的鲜明定位。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聚焦重点产业方向,瞄准产业链创新链技术瓶颈,依托科创平台,实施重庆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1个,承担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240项,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校地协同成果转化

  校地协同创新是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

  据统计,西部(重庆)科学城目前已引进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33个,总投资428.65亿元。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市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李克强、吴宜灿等院士23名,国家级人才超300名,研发人员达2.5万人。

  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构建高校院所、大中小企业多主体深度协作体系,持续完善科学城科技创新全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中,四川美术学院建成文化创意企业园,集聚在孵企业及团队80个;重庆科技学院建成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目前孵化企业项目144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成立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吸引重庆市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等成员单位53个。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葛垚表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地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未来将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举办论坛沙龙、项目联合申报、重大课题联合攻关以及人才联合培养,共同推进科学城乃至重庆市校地协同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该创新联盟的成立,是西部(重庆)科学城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搭建校地合作交流、科技服务、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同时将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增强科学城科技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力。

  下一步,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开展成果路演、项目发布、人才招引等系列活动,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3-08-14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1731.html 1 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地协同创新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