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2022年《中国极地气候变化年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表示,这份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写的《年报》提供了极地气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海冰、主要温室气体、臭氧总量等多方面的最新观测事实措施和长期变化趋势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地反映极地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
《年报》显示,极地气温变化显著,北极在最近40多年来增温加速,其整体升温速率在1979年至2022年期间达0.63℃/10年,是同期全球升温速率(0.17℃/10年)的3.7倍。2022年,北极整体平均气温比较常年偏高1.10℃;南极气温相较于气候平均变化不大。
《年报》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极海冰范围经历了长期缓慢增长后在2014年开始快速减少,我国自主的风云三号极轨系列气象卫星资料显示,南极海冰范围2022年2月和9月的月平均值较常年平均偏小23.84%和2.96%,其中夏季海冰范围创历史最低值。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所长丁明虎介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北极海冰快速消融、格陵兰冰盖融化、冰架崩解加剧;西南极地区也朝着类似北极的方向在变化发展;东南极地区相对比较稳定。这些现象已经导致极地生态系统发生显著改变,比如说磷虾的高产区受到南极海冰变化影响发生了迁移;极地影响也已从极地扩散至全球。
“另一个极地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就是北极航道的逐步开通,北极东北航道目前已允许商船在夏季通航,使得东亚和北欧的海上航程缩短了大约40%到50%,这对全球经济和航运都有重大影响。”丁明虎说。
据了解,自1981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就开展南北极气象的观测和研究工作。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气象局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在南极联合建设了20多个气象站,其中8个已成为国家基本站。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