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4日
第A8版:创新园区

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阿拉善高新区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阿拉善高新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园。

  阿拉善高新区工业云数据中心

  阿拉善高新区煤化工企业厂区

  阿拉善高新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厂区

  巴音敖包工业园区已成为阿拉善高新区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

  阿拉善高新区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项目签约数、投资额、落地开工数等指标位居阿拉善盟第一。  本版图片来源:阿拉善高新区

  阿拉善高新区扎实推进绿色园区建设。

  ▶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小丽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围绕“培育点、连好线、拓宽面、全覆盖”目标,加快补齐影响环境质量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深入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将以打赢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为中心和突破口,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为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仲夏时节,位于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的黄河沿岸河滩迎来数量众多的候鸟,戏水、觅食、飞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围绕“培育点、连好线、拓宽面、全覆盖”目标,加快补齐影响环境质量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深入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守护好沿黄绿色发展底色,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规划之初始

  绿色已跃然纸上

  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位于黄河西岸,黄河过境86公里,是黄河由宁入蒙的重要节点。建区初期,这里的决策者们深刻地认识到,阿拉善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工业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确立了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切实做好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全力推进水体和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危废处置、大气污染防治等技术攻关,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特别是开展缺水地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力争通过试点带动、示范引领,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相关领域形成创新机制和模式。

  作为阿拉善盟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各类要素最为齐全的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全力打造沿黄地区绿色转型创新发展新标杆。建区20多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始终奉行“不向黄河排一滴废水”的庄严承诺,不在黄河设置排污口,在实现驻区企业环保“三同时”达标配套的同时,也实现了园区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100%“自产自消”。乌兰布和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乌兰布和工业园区企业污水、乌斯太镇老镇区及贺兰区市政污水的处置,总投资2.8亿元,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采用A2/O、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再生水回用率达85%以上。巴音敖包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巴音敖包工业园区工业污水的处置,设计投资为2.3亿元,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处理能力达1万吨/日,采用“污污分治”设计,再生水回用率达90%以上。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虽然具有紧邻黄河湿地的优势,但并未向黄河无度索取发展所需水源,相反,园区和企业都倍加珍视得之不易的“黄河水”,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合理化利用上下足“硬功夫”。园区企业生产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再生水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这些达标水再次全部回用于园区工业企业,

  废水“零排放”一直是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在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化利用领域攻关的课题,当绝大部分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实现循环利用后,仍有部分高盐废水需要进一步处置。经过调研论证,废水“零排放”解决方案成为破解园区发展与水资源及环境矛盾的关键,只有实现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置利用,才能彻底解决限制园区发展的这一“卡脖子”难题。2023年,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开工建设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置利用及收集设施维护改造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元,以高盐废水为原料,将废水中的硫酸钠盐和氯化钠盐进行分盐提纯,经预热到接近蒸发温度后进入MVR蒸发结晶装置得到结晶盐,进行资源回用。蒸馏水经过冷却后回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废水“零排放”。项目投用后,日处理高盐废水可达3000立方米,对高盐废水进行回收浓缩,每年可新增再生水回用量近100万立方米。

  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存光说:“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产业链精准招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园区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持续推进低碳产业园的发展,培育现有的几条产业链,发挥原有产业链的产业优势,下一步在‘高精尖’产业上继续发力助力,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增光添彩。”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四水四定”原则,做好“开源”和“节流”两篇文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两区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作为阿拉善盟工业集聚发展地,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不仅要做好水文章,大气、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也是一道必答题。2018年以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约104亿元,实施水、气、土和乌海及周边污染防治项目135个。5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在80%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园区空气质量实测天数181天,有效天数181天,达标(优良)天数142天,较2022年同期,5项污染物全部下降,臭氧略有上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黄河流域过境断面乌斯太断面、三盛公断面水质指标维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制要求,水质达标率100%,水质良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制要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分布。

  绿为底色谋产业

  循环经济促发展

  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始终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培育优势产业体系,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理念,形成了以中盐、庆华、灵圣等一批龙头企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构建起以盐、煤、精细化工优势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高精尖”新兴产业为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新能源产业在做大装机规模和产业链的同时,抓住高载能产业转移机遇,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力消纳大户,加强与乌海、鄂尔多斯等周边地区消纳合作,引领带动园区能源企业、配套产业体系尽快强起来。积极推进国能60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盐30万千瓦绿色供电、乌斯太热电厂绿能替代等7个新能源项目,切实提升新能源应用比例和就地转化能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入区最早的煤化工龙头企业,内蒙古庆华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专注于煤化工技术的开发、应用,逐步走出了一条多级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该企业主要以300万吨/年焦化项目为核心,集约利用资源,改变了传统炼焦单一产业,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不再进行废气燃烧处理,而是采用国内先进的化产回收装置和焦炉煤气净化装置,从中提取出粗苯、煤焦油、硫铵等化工产品及高纯度焦炉煤气,并以提纯后的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轻质油、沥青等理想且优质的下游产品。“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原料、生产、消耗互相关联、梯级利用,达到了资源的低投入、高产出、零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达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降碳的目标。”内蒙古庆华集团执行总经理胡凤山表示。

  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积极发展绿色盐化工产业链,依托金属钠和氢气资源,重点发展氨基钠、硼氢化钠、钠硫电池、氢动力电池等产品,推动普通PVC向特种PVC产品转变,重点发展CPVC、SPVC、糊树脂、氯醋树脂等产品。依托兰太氯酸钠原料优势,重点发展水处理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等专用化学品,推动高氯酸盐(钠、钾、铵)强氧化剂、双氧水-过碳酸钠-新型氧系漂白剂、消毒剂、双氧水-ADC发泡剂等产品。推动盐化工向染料、颜料、树脂、医药和农药及其中间体专用化学品方向发展,实现盐化工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与此同时,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充分利用已有煤化工、盐化工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加强原料互用、链式交叉的精细化工融合循环产业链。依托本地烧碱、氯、金属钠、苯、甲醇等化工原料,集聚紫光化工、泰兴泰丰、宝穗医药、圣氏化学、灵圣、犇星等骨干企业,引进幸源新材料普克鲁胺关键中间体、欣皓医药双氰胺和盐酸二甲双胍等项目,初步形成染料及颜料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制剂、成品药和化工新材料等细分领域,拥有羟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双甘膦、肌酸、氨基甘油、阿苯达唑、光引发剂系列等优势产品,多个产品占据全球市场60%以上份额。

  “下一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将充分发挥沪蒙、中盐、庆华等龙头企业集聚带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谋划延伸煤、盐、精细化工产业链项目,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切实提高资源产出率、提升产品附加值。”阿拉善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曲建洋说。

  绿色科技创新理念

  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控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释放绿色发展潜力。

  在内蒙古瑞达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4万吨氢氧化钾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袋袋产品正被工人们打包入库……

  据了解,该公司属于园区盐化工产业龙头企业,产品主要有氢氧化钾、液氯、氯气等产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产业绿色循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和生命色,积极探索一条既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增长,又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将生产氢氧化钾产生的氯气输送给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加工。内蒙古瑞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达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企业将积极响应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双碳’目标,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不断发力,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链循环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体系为基础,在做好园区产业、资源双循环的同时,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提升,促进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在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和5万吨草铵膦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作业。“我们现在已经与园区内的犇星、浩普、沙洲、瑞达、扬帆等企业,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近年来我们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和资金投入力度,主要产品草铵膦属于国家鼓励类绿色农药产业,是精细化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有利于消纳园区上游原料产品、为下游化工新材料等高端化工提供原料,对于构建优势互补、低碳环保的化工产业链,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松说。

  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聚焦“双碳”目标,用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新活力。内蒙古齐晖药业有限公司就是园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为引领,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合作,致力于研发优化阿苯达唑原料药生产工艺,同时积极开展苯并咪唑类、羟基-柳胺类抗寄生虫原料药的新工艺技术研发。该企业主营产品阿苯达唑采用自主开发的优化工艺,采用均相溶媒反应体系,形成了新的合成路线,单步收率约95.5%,产物纯度达99.5%以上,不产生废水和二次污染物。内蒙古齐晖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说:“目前,我们公司经过不断的创新研发,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后续将继续依托现有的技术力量和总公司的技术支援,巩固和扩大抗寄生虫原料药全球市场份额,加大兽药原料药的技术改进和新药研发,并逐步向兽药制剂方向发展。”

  截至2023年6月底,阿拉善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7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盟级企业研发中心17家,创新主体扩量提质增效。

  “下一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不断挖掘产业结构梯次转型空间潜力,在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全力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阿拉善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姜庆继表示。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未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将落实五大任务,以打赢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为中心和突破口,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为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2023-07-24 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1508.html 1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