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焦有军 龚智宏 记者 叶伟
7月6-10日,以“共享机遇,深化合作,创造繁荣”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作为甘肃省、兰州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兰州高新区在本届兰洽会上签约重大项目7个,投资总额约60亿元。下一步,兰州高新区将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谱写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月6-10日,以“共享机遇,深化合作,创造繁荣”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本届兰洽会上,兰州高新区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签约重大项目7个,投资总额约60亿元。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推介,诚挚邀请企业家前来考察指导、合作共赢;宣传和推广兰州高新区“新政”,全链条奖补创新和转化企业。
当前,兰州高新区正打造“要素聚集洼地,创业首善之区”。作为甘肃省、兰州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兰州高新区将以此次兰洽会为契机,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坚定不移抓项目、稳经济、促发展,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招商新格局,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谱写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多款高精尖产品集中亮相
提升企业知名度影响力
第29届兰洽会期间,兰州高新区综合展示馆炫酷登场,服务兰州高新区的招商推介活动。据悉,兰洽会期间该综合展示馆已接待来到兰州考察调研客商15次,接待客人160人。
兰州高新区综合展示馆总布展面积1000平方米。展馆以时间为脉,围绕“创新高地·科技新城”打造六大主题篇章,回顾发展历程、展示创新成果、弘扬时代精神,带领大家共同感受国家改革开放后兰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的荣光与使命。
充满科技感的风格形态,在异彩纷呈间,动态演绎了兰州高新区的创新发展之路,直观展现高新区的发展成就。“综合展示馆成为兰州高新区展示品牌形象、交流创新文化的主要窗口和桥梁。”兰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展馆在兰洽会的亮相为到访客商展现兰州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深客商对兰州高新区的了解,共同谋划合作发展的美好蓝图。
与此同时,兰州高新区14家企业携带各自高精尖产品集中亮相兰洽会展馆,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兰州三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产品、兰州华帜天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流式抗体、甘肃普诺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青芯牧歌”功能型青贮乳酸菌制剂系列产品“苜蓿专用型”和“玉米专用型”、甘肃天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兰生润”牦牛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兰州梵相熙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古方药妆等品牌和产品深受各地客商青睐。
“参展兰洽会,为兰州高新区企业提供了与品牌同台亮相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参展企业拓展市场促进消费提供了绝佳的舞台,拓展合作新机遇,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兰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兰州高新区将给企业提供更多平台,让企业产品“走出去”,提升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
开展线上主题推介活动
加深外界了解合作
借助第29届兰洽会招商引资推介会的东风,兰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娜在“我为家乡代言”线上推介活动上作了以“要素聚集洼地 创业首善之区”为主题的兰州高新区线上推介,热忱期待与各位企业家和有识之士精诚合作、互利共赢。
在推介会上,李娜主要从兰州高新区基本情况、聚产植优、在建项目、专业园区、招商项目、产业政策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旨在进一步加深外界对兰州高新区的了解。
在兰洽会期间,兰州高新区还积极宣传和推广新政《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以吸引更多企业前来落户投资。据悉,新政在2021年原版政策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作为兰州高新区的“第三版”政策,已于6月26日印发执行。
据介绍,新修订政策最大的变化是按照企业或项目引进顺序对原政策整体结构进行调整,体现对企业从开始入驻到发展壮大全闭环、全链条的奖励设置;其次,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加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奖励”章节;另外,对投资建设单位申请产业园项目用地,可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灵活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方式供应土地等。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奖励”作为此次政策的独立新增条款,兰州高新区细化对企业的各种奖励,如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实现转化,单个企业最高可给予150万元奖励;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项目,按其实际投资额给予最高200万-300万元补助。
有助于实现产业化也是兰州高新区此次政策调整的侧重点。在产业化支持上,新政对首次认定通过和新迁入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5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称号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培育的独角兽企业或新迁入的独角兽企业,则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励。
该新政的出台,获得了兰州高新区众多企业拍手称好。甘肃华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进军说:“兰州高新区对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进行奖励,是对我们完善知识产权体系的有力支持,也会促进企业更快地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签约总额约60亿元
招商引资结硕果
在第29届兰洽会上,兰州高新区共签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等领域项目7个,投资总额约60亿元。其中,“飞天智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在第29届兰洽会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
“飞天智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投资14亿元,规划建设人工智能算力425P和高性能算力10P,相当于25万台高性能PC的计算能力,项目一期投资约4.6亿元,建设人工智能算力145P。该计算中心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无人驾驶、生态保护等领域,搭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面向人工智能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开展人工智能竞争性和先导性应用开发和场景试验,牵引科技创新成果商用转化,形成重大产品创新和示范应用。
“飞天智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的签约落地,是兰州高新区顺应国家“东数西算”重大工程和落实“四强”行动的有效举措,将有力加速兰州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兰州市乃至甘肃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同期举行的第29届兰洽会强科技行动发展论坛上,山东大学-甘肃产业研究院成立,将落地兰州高新区。该研究院由山东大学、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兰州市政府三方共建,旨在深化东西部协作,探索构建跨区域产学研融合新模式。将聚焦甘肃现代产业体系,借助山东大学科教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衔接,建成国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今年以来,兰州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优势,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构建全员招商新格局,加快“走出去”“引进来”,5个招商小组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川渝等地区赴外招商30余次,对接企业项目80多项,先后有3个项目在鲁甘合作活动、甘肃省北京招商活动签约,并设立“兰白张江科创飞地”,举办兰州高新区(深圳)招商推介会暨兰大深圳校友恳谈会,广药王老吉、深创生物等一批陇粤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项目加快落地。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兰州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9亿元,增速26.9%。预计上半年,兰州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企业满意度获得感
“近些年,兰州高新区紧扣政策‘高地’效应,持续打造产业最佳生态系统,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产业发展和投资奖励等方面都配套了完善的招商政策……”7月7日,兰州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在第29届兰洽会陇商创新合作恳谈会上向企业家们抛出了“橄榄枝”。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兰州高新区紧盯国家自创区“五区”定位、国家高新区“两区”建设,全力实施“四强”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和支撑,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我们当好店小二”,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便捷式服务,着力加快国药健康产业园医美产业化基地及血制品基地、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为实现兰州高新区项目建设“全年旺”目标奋力拼抢、倾力服务,有效推动全区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23年,兰州高新区共谋划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2个,年度计划投资283亿元。其中,中国生物兰州科技健康产业园血液制品生产基地项目、中国生物西北(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美产业化基地项目、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三期)项目部分主体已封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分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甘肃省科学院高技术产业园等9个省市列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为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兰州高新区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高新区依申请和公共服务网办率达98.66%,全程网办率达98.21%,依申请承诺时限压缩比77.69%;推进“陇税雷锋”全员帮办工作机制,设置“政税高新通”专窗,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甘肃皓天科技研究院兰州研发中心正是看准了兰州高新区精准高效的企业服务和惠企便民的政策红利,才最终选择落地兰州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并于不久前正式开业。“在项目建设中,兰州高新区给予了我们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 甘肃皓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邓月婷说。
兰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兰州高新区将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兰州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