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0日
第A1版:封面

提升重点行业关键产品可靠性水平

  本报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到2030年,推动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先进半导体材料、车规级汽车芯片等基础产品,以及重型数控机床、先进农机、精密测量仪器等领域,整机产品可靠性水平不高。

  《实施意见》针对上述问题,聚焦机械、电子、汽车3个行业,通过实施可靠性筑基工程,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短板,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及基础工艺可靠性水平,为相关行业整机产品可靠性提升奠定基础。通过实施可靠性倍增工程,促进可靠性增长,推动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为何重点关注机械、电子、汽车行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3个行业产业规模大,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辐射带动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工作基础,在制造业可靠性提升中具有代表性。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部分产品可靠性水平提升明显;电子是工业基础行业,行业体量大、市场竞争充分,对其他行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重点企业均已建立完善的可靠性管理体系;汽车的安全可靠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行业可靠性实践起步早、步伐快、水平高,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可靠性技术和管理体系。

  根据《实施意见》,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可靠性,促进相关行业产品可靠性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要发挥行业基础优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为其他行业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提升。方山

2023-07-10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1320.html 1 提升重点行业关键产品可靠性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