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玲玲
针对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青岛高新区通过链接金融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加大对创新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为科技企业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赋能
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不久前,青岛高新区某科技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导致生产受阻。青岛高新区相关部门在了解上述企业情况后,主动对接企业,研究解决方案,借助某银行科技支行提供的专属信贷产品,该企业顺利获得200多万元贷款。“得到这笔资金支持后,订单按时完成了,我们公司还增加了8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该企业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助金融赋能,青岛高新区不断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在青岛高新区康复产业孵化器的牵线下,其在孵企业青岛形康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获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贷”近500万元信贷资金,有效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形康三维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康复领域3D打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核心技术,2022年入驻青岛高新区康复产业孵化器,获得了定制化专业辅导。康复产业孵化器服务团队在对企业开展一对一科小申报辅导走访时,了解到形康三维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迅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匹配合适的融资方案,成功为其对接到信贷支持。
“康复产业孵化器及时了解到我们的资金需求,帮助我们对接多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切实将科技金融工作落到了实处。这笔融资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接下来我们将鼓足干劲,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青岛形康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敬新表示。
税惠加码
按下企业研发加速键
“平时忙于生产,没想到青岛高新区主动联系并告知我们符合高新区研发费用奖励政策。”青岛舒元日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感慨道,获得奖励资金后,公司立刻将此投入到研发中,“目前正在开展生产线视觉系统设备和建筑节能互联网管理系统研发。”
近年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力度迭代升级,比例从50%到75%,再到目前100%,持续“点燃”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去年9月,青岛高新区税务局成立“税智领航”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涉税辅导“一对一”定制服务,企业研发创新按下加速键。
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致力于智慧矿山操作平台的研发创新,目前已打造出国内唯一全机型、国内唯一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慧矿山操作平台,填补了当前极寒地区矿山设备无人化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广泛应用于国内多个露天矿。据悉,在政策支持下,慧拓智能的研发投入计划从去年的680万元增至800万元以上,预计可享受优惠金额1600余万元。
这得益于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积极落实《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自2023年1月1日起,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此次加计扣除政策对公司来说,是极大的政策利好。这也将进一步激励慧拓智能加大研发投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作为新举措的受益者,慧拓智能财务负责人邵靖雯感慨地说。
服务升级
政策福利主动送上门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不断升级服务水平,把科技企业培育作为增强企业创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厚植科技企业发展沃土。
据悉,为了让企业尽快享受到惠企政策,青岛高新区以企业创新积分为参考,分类别、分层次精准施策。围绕“成熟一批、拨付一批”原则,在第一时间为企业送达政策福利,联合税务、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获取企业相关数据,最大程度简化企业申报材料,探索“免申即享”的兑现方式,减轻企业申报负担。2022年,青岛高新区主园区拨付高新区级科技资金超2.3亿元,惠及企业788家次。
另外,为积极引导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青岛高新区打造纯信用、低门槛、低利率的“高新贷”科技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将企业的创新积分作为“高新贷”授信评级的重要参考,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青岛银行等银行合作,引导金融服务向高积分的科技企业集聚。
青岛高新区还搭建“科税财”三方互融互通平台,结合企业创新积分情况,开辟绿色信贷通道,在审批条件、审批程序、金融服务等方面优先安排,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自2022年2月《青岛高新区“高新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以来,青岛高新区合作银行已为65家企业提供贷款,贷款授信规模达到2.7亿元。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以服务科技企业为着力点,营造具有青岛高新区特色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科技企业发展赋能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