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君 本报记者 李洋
近段时间,石嘴山高新区喜报频传:1-5月,7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93.33亿元,全力扩增维稳。新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产业产值23.7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52.8亿元。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高纯度、低氧量铍粉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等7个项目列入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领域第一批项目。
2023年上半年,石嘴山高新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用力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加快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安全稳定,“期中考”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招商引资聚动能
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石嘴山高新区围绕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特色轻工及新食品产业,依托园区土地成本、技术优势、基础配套优势等,精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
今年上半年,石嘴山高新区共组织外出招商18次,对接上海远景能源绿电园区建设、陕西太合智能钻探千米定向钻机及泵车生产制造、众辉新能源光伏支架及预制管桩制造等29个项目。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110.42亿元,已完成投资20.53亿元。新签约落地项目新建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49.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09亿元。
眼下,一个又一个高新技术项目相继落地石嘴山高新区,招商引资集聚的澎湃动能,正有力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技改出成果
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在杉杉能源(宁夏)有限公司走上一圈,你会发现,偌大的工厂,工人并不多。前些年,该公司已运用在线质量检测、自动反水、自动装钵、自动输送系统、智能辊道窑等先进设备,率先打造出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并以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水平为其他建设智能化工厂的企业“打了个样”。这其实仅是石嘴山高新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石嘴山高新区先后实施苏宁5G可视化智能工厂项目、中节能煤矸石烧结砖(砌块)生产线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九天智能科技年产1.2亿片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项目等智能改造技改项目,累计创建巴斯夫杉杉、盈氟金和、大窑饮品等7家自治区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在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步伐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应用,加速主导产业向强新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升级。
工业技改是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今年以来,石嘴山高新区通过培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推动辖区产业转型、带动结构调整。
“硬环境、软服务”两手抓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硬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石嘴山高新区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新建项目中,蒸汽管网EPC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预计年内建成投入运行;高新220kv变电站工程已完成一台主变安装,预计7月具备送电条件;锂电池产业园热力管网迁移项目预计8月30日前建成。
在完善“硬环境”的同时,石嘴山高新区还积极提升“软服务”:完善园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实施清单要素标准,丰富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免证办”;积极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同步申请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在联合验收合格后一次性获得验收合格证书和不动产权证,顺利实现“验登合一”。截至目前,共受理涉企审批事项161件,提供帮办代办服务89项。
为进一步激活创新动力,石嘴山高新区构建了“管委会+高校+研究院+企业”一体化新型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合作交流,促进校企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与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和钜晶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晶体材料联合研发基地框架协议,目前晶体材料联合研发基地的1800平方米厂房改造设计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前期立项手续办理。
“党建+N”聚合力
引领高新区固本提标
石嘴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是党建的引领推动着高新区固本提标。今年以来,石嘴山高新区党工委以“‘党建+N’聚合力,赋能创新助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和石嘴山市“党建领航铸魂工程”,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切实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提质聚力。
数据显示,目前,石嘴山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宁夏回族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23家,其中78%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石嘴山高新区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1个。其中,85%的平台来自建有党组织的企业。
今年下半年,石嘴山高新区将持续围绕坚持党建聚能,强化基层组织力;提质增效,深化转型升级稳增长;集聚资源,坚持创新驱动添动力;优化服务,助力项目建设保投资;综合治理,安全绿色守底线五方面发力,以项目实施带动创新资源聚集,促进高新区关键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提供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