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6日
第A2版:要闻

强化创新资源在西部地区战略配置

国家高新区增加至178家

  ▶ 本报记者 李洋

  6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定名为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至此,国家高新区增加至178家。

  国务院要求,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填补南疆地区

  国家高新区空白

  据了解,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实行“一区四园”管理模式,以阿克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一师六团产业园,升级后规划面积为13.94平方公里。

  近年来,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持续做好“依托资源”“依靠科技”两篇文章,形成了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科技资源持续集聚,产城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特色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和连通欧亚国际经贸大通道的桥头堡,是辐射亚欧大陆的门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支点。该高新区所在地区石油、天然气及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西域特色的棉、果、瓜、畜、草等物产资源丰富,风光热资源丰富,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说。

  刘会武认为,此举一是填补了新疆南疆地区无国家高新区的布局空白,有利于推动南疆地区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带动新疆全域地区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了创新资源在西部地区的战略配置,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效融合,优化提升东中西部协同发展水平。三是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资源整合、以升促建的高新区升级新路径,有利于提振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信心,激发其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四是落实“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化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产业创新生态,为加快构建“开放创新、合作共享”新格局贡献新疆力量。

  “有利于着力打造南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并通过基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有利于集聚优质资源,利用先天优势,集中打造南疆能源科技创新服务小镇,形成高校院所、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汇聚的发展创新新高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科技创新新支点,高质量发展新基点,包容互惠亲情分明的营商环境新亮点。”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

  优化东中西部布局

  提升区域创新能级

  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优化国家高新区、自创区发展布局,强化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东部地区布局,加大在中部、西部、东北以及特殊类型地区布局力度。

  刘会武表示,当下,国家高新区整体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国家高新区布局“东多西少”。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8家,其中东部地区70家、中部地区49家、西部地区43家、东北地区16家,东中西及东北部高新区比例为39.3∶27.5∶24.2∶9,东部地区数量相对较多。二是国家高新区发展“东强西弱”。东部地区高新区集聚了全国超过半数的创新资源,拥有研发机构数占比52.7%、创投风投机构数占比78.3%、研发人才数占比63.9%。东部地区高新区企业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费、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基本过半,从创业活跃度、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开放创新、综合质效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中西部相对落后。

  刘会武认为,加大在中部、西部、东北以及特殊类型地区布局力度,主要考虑有两点:一是充分践行党中央“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示精神,中部、西部、东北以及特殊类型地区大多为欠发达地区,因此要优先在这些地区布局国家高新区,提升区域创新能级。二是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内涵要求,通过国家高新区均等化布局,以科技创新赋能区域经济转型,探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路径。

  “这不仅可以缩小这些区域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差距,为最终全面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积蓄力量,而且可以打破这些区域高端产业的发展困局,可以加速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资源和市场融合。尤其是对通过开展诸如高新区科技产业支撑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振兴等专项行动,推动科技支撑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宋向清认为。

  国家高新区“遍地开花”

  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

  10年来,国家高新区以全国2.5%的建设用地创造了13.4%的GDP;国家高新区R&D经费投入占全国的48.2%,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集聚了全国84%的国家重点实验室、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和集聚了全国35.9%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6.2%的高新技术企业、67.1%的科创板上市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50%,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数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1倍。

  “国家高新区‘遍地开花’的意义在于能够统筹推进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刘会武表示,首先,国家高新区是承接和集聚创新资源的高能级载体,拥有国家高新区的地级市无疑能够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掌握主动性;其次,为了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必然要求各省市错位竞争、优势突破,可以借助国家高新区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最后,国家高新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能够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级高新区‘遍地开花’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水平新高度新成就,体现了近些年我国强化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新突破新成果,作用重大,意义非凡。”宋向清说。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国家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立足园区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重点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探索园区特色鲜明的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区位相邻、产业相似、资源互补的国家高新区创新协同发展,合理引导国家高新区多渠道集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023-06-26 强化创新资源在西部地区战略配置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1185.html 1 国家高新区增加至178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