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徐州高新区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强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的有效举措,使徐州高新区形成了人才“强磁场”,释放出强大的创新创业动能。
得益于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蓝宝石单晶光纤已经做到全系列自主研发,最小直径仅35微米,最大长度3米以上,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商品化单晶光纤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长度,突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而这归功于晶英光电拥有一支高质量的人才团队。
“我们的团队由陶绪堂领军,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从事了20余年晶体生产相关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超细单晶光纤的技术攻关实现了关键性突破。”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涛说。
从今年1月起,江苏晶英光电已经接到了包括牛津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大、重庆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订单,35到100微米的单晶光纤订单已经超过200单,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可以突破2000万元。
徐州高新区另一家人才引进的典型案例是江苏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由徐州高新区管委会、江苏师范大学及中红外激光技术人才团队投资1亿元人民币共同组建。“我们拥有一支由院士领衔,中红外激光领域著名科学家牵头的人才团队。团队成员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历,其中10余人具有海外研发经历。”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副院长、技术副总王飞说。
近年来,徐州高新区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强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校地合作,创新运用校地“双招双引”法宝,以高校为“蓄水池”,以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创业团队为“养鱼池”,高校学科建设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地方新兴产业反哺高校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和地方、产业和人才深度融合;坚持将人才工作与产业情况、发展规划相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安全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人才。
在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有效举措下,徐州高新区形成了人才“强磁场”,释放出强大的创新创业动能。该高新区现有高等院校9所,建设深地科学云龙湖实验室、江苏省安全应急产业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10个、江苏省级研发平台118个、新型研发机构36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国际技术交流转移中心3家;累计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杰出青年等领军人才80名,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62名;获评江苏省双创团队6个、江苏省双创人才20人;招引各类专业人才超2万人,在校大学生约10万人。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