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9日
第A4版:聚焦中关村论坛

看见新型研发机构的力量!

《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发布

  位于佛山高新区的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  本版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位于威海高新区的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

一图读懂

  ▶ 本报记者 张伟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共计2412家,同比增长12.71%,从业人员总量22.18万人,其中R&D人员占比64.60%;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35.96%,年度承担科研项目3.5万项,实现技术性收入501.26亿元……

  2023年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科研机构发展与创新论坛举办之前,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该论坛将发布《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该报告源自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22年9月-12月开展的全国新型研发机构年度调查监测工作,共收集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新型研发机构数据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该报告。

  多点开花聚合力

  该报告显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数量逐年增长,群体规模持续壮大。成立时间也较为集中。2019年注册成立的机构数量最多,达到326家,其次是2018年和2020年,分别注册成立307家和262家。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新型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截至2021年年底,东部地区数量达到1445家,占总量的59.91%。

  从省市分布看,江苏省、湖北省、山东省、广东省和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位列全国前五。五省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共计1446家,占全国总量的59.95%。其中,江苏省数量最多,达到555家,占全国总量的23.01%。

  从城市群分布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型研发机构规模最大。截至2021年年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为544家,占全国总量的22.55%。此外,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也拥有较大规模的新型研发机构群体,机构数量均超过100家。

  从园区分布看,国家高新区是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和成长的重要空间。数据显示,177家国家高新区中有125家园区内注册有新型研发机构。位于国家高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850家,占全国总量的35.24%,数量占比较2020年提高了0.66个百分点。

  其中,南京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广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济南高新区等27家国家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均超过(含)10家,其拥有的数量加总达到529家,占全国总量的21.93%。

  此外,新型研发机构广泛分布于多个产业领域。数据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比最高,达33.15%;其次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领域,机构数量占比分别为25.62%和25.37%。

  高质量发展迈大步

  尽管2021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之下,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总收入小幅下降,但面向企业研发服务活动的活跃度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突出、创业孵化服务向深层次拓展,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例如,来自企业的收入占比高。2021年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来自企业的收入共计1003.28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55.51%,来自企业的收入是来自政府的收入(498.81亿元)的2.01倍。

  技术性收入具有一定规模。2021年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性收入为501.26亿元,占总收入的27.73%,比2020年提高了3.52个百分点。其中,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最高,占技术性收入总额的60.10%

  其中,面向企业的研发服务活动稳步推进。以年度数据看,2021年开展各类研发服务的新型研发机构有1604家,比2020年增长了315家;2021年度共服务企业12.4423万家,是2020年的1.05倍;平均每家企业年度服务企业51.59家。其中,有188家新型研发机构年度服务企业数量在100家及以上。

  从累计数量看,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4.15607万家,向企业提供了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活动,平均每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172.31家。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推进上,开展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2021年度有287家新型研发机构发生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比2020年增长了34家。287家机构年度专利所有权转让数及许可数总量为2333项,年度专利所有权转让收入及许可收入达到19.32亿元,是2020年的2.93倍。

  2021年,我国新型研发机构中有144家开展了技术作价入股活动,当年技术作价入股企业数为268家,比2020年增长14家。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技术作价入股企业数为876家。

  基于种种努力,截至2021年年底,新型研发机构拥有发明专利中已被实施的为2.1951万件,占拥有发明专利总量的46.46%,专利实施转化率比2020年提升了7.25个百分点。

  此外,从开展创业孵化服务的机构规模看,根据调查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中已有1308家开展了创业孵化服务业务,比2020年底增加了248家;开展创业孵化服务的机构数占总量的54.23%,比2020年提升4.70个百分点。

  从创业孵化服务成效看,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企业2.2489万家,比2020年底增长了2531家。其中,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累计孵化企业数量最多,为3264家。被孵企业中,累计上市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23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41家。

  “新”内涵进一步凸显

  该报告显示,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融通布局开展多元业务,新型研发机构“新”内涵进一步凸显。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投入主体包含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多种类型。其中,企业、高校或院所共同参与投入建设的机构占比为10.59%;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参与投入建设的机构占比为6.70%;地方政府、高校或院所共同参与投入建设的机构占比为7.71%;地方政府、高校或院所、企业共同投入建设的机构占比为2.32%。有39.22%的机构投入主体涉及2种类型的机构,7.77%的机构投入主体涉及3种及以上类型的机构。

  在管理制度现代化上,截至2021年年底,已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独立决策机制的新型研发机构为2067家,占机构总量的85.70%。

  在运行机制市场化上,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还积极探索市场化用人机制,特别是在面向产业企业提供服务获取可持续发展资金方面实现了较快发展。

  在引人才、用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开展探索。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有54.85%(1323家)的新型研发机构采用了柔性引入用人机制,通过外聘研发人员形式吸纳机构外部人才共同参与研发活动。在人才评价和激励方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模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形成了研发团队分享技术股权、管理团队合法持有股权的激励机制。

  此外,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融通布局开展了多元业务。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中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和其他研发服务(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的机构数量分别为693家、1677家、988家、1748家、1306家和861家。其中,同时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的机构数量为590家,占总量的24.46%。

2023-05-29 《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发布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0860.html 1 看见新型研发机构的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