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2日
第A5版:创新园区

以创新“北斗”导航高质量发展之路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动能更加澎湃

  创新发展中的厦门火炬高新区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高新区

  科华数据工程师正在进行研发调试。

  华联电子工作人员在其展示中心介绍产品信息。

  火炬石墨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净实验室

  海辰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

  ▶ 管轩 王秋玲


  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千亿元级产业链(群)主要载体与创新创业重要平台,日益发挥着“主引擎”作用。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厦门火炬高新区将以创新“北斗”导航未来发展之路,同高新区企业强强联合,不断优化产学研用举措,持续优化创新服务、人才生态,激发高新区创新之力不断释放,创新动能更加澎湃。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思想、新目标、新航程,将“创新”放在了更突出的战略地位上。

  作为厦门市科技创新高地,厦门火炬高新区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厦门市首场“千人大会”落脚科技创新,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千亿元级产业链(群)主要载体以及创新创业重要平台,日益发挥着“主引擎”作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最新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在169个参评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11位,连续3年实现争先进位,在创新经济贡献、数字经济发展、企业开放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等方面表现突出。

  厦门火炬高新区不忘“高”“新”使命,不断闯和试,始终干与创,推动创新“势能”向高质量发展“动能”转化。

  产学研用催开“创新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事实上,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有效支撑创新发展、加快关键技术“落地生金”的关键一招,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华联电子公司就是依靠科技创新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代表。

  早在2004年,华联电子启动LED半导体照明产学研用研究工作。2019年,华联电子参与由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牵头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年,华联电子联合厦门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高品质芯片级封装LED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华联电子的产学研用合作步伐不止于此,“我们同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带动开展研究,让创新和市场、科研和产业更好联结。”华联电子总工程师陈虢说。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其与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项目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单。

  与华联电子一样,福纳新材料也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以博士、硕士为核心的专业研发团队,建立专门的富勒烯纳米材料研发中心,已先后获得授权专利近30项。

  成立于2019年的海辰储能,短短3年多时间已经发展成为新型储能行业的“黑马”。借力产学研用,海辰储能启动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设立科研课题、推动校企科研成果转化、加速企业科研难题攻坚突破,实现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交付:2022年,海辰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5GWh,成功跻身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成为储能行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代表之一。

  通过产学研用合作促使企业创新能量竞相释放的案例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不一而足。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会上,科华数据发布新产品慧云微模块7.0,全面支持液冷解决方案。成立于1988年的科华数据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领域深耕30多年,从初创阶段面对国产电源技术不被认可等多重挑战,到现在引领国产UPS技术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正是其不断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结果。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将“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正撬动一个个产业链(群)加速崛起。

  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助推更多企业进入新“赛道”,勇闯“无人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加强与嘉庚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创新实验室、厦门大学等高层级创新平台合作,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优势,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鹭岛氢能(厦门)科技与嘉庚创新实验室合作研发的高性能兆瓦级PEM制氢装备上线,更是为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春风也吹到了生物医药领域,致善生物获评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是厦门市唯一上榜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占伟介绍说:“致善生物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坚持技术导向,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持紧密的联系,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体外诊断核心原材料+试剂+仪器+监测方案’全产业链,产品线覆盖传染病、遗传病等多疾病领域。”

  背靠厦门火炬高新区这一“娘家人”,企业大胆闯与创,借助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东风,实现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共赢,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厦门科技引领发展动能转换。

  人才挑起“创新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工作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加码人才政策“含金量”,来到高新区创业的海外留学生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来这里就业的博士及硕士分别可获得一次性生活补贴8万元或5万元……

  据统计,202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财政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1.1亿元,同比增长24.8%。持续加码的高“含金量”人才政策更体现在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之上,打造更优的人才生态厦门火炬高新区一直在路上。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眼下,“炬火种·燃新薪”2023厦门火炬高新区高校专业新星挑战大赛正如火如荼进行。

  据悉,今年2月,“炬火种·燃新薪”2023厦门火炬高新区高校专业新星挑战大赛正式启动。该赛事刚开始一个月便吸引全国215所高校超1900位学子报名参赛。如今,大赛已成为厦门火炬高新区招引优秀高校毕业生人才的重要抓手,通过以赛引才的方式,推动“人才+项目”落地,促进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为广纳全球人才,厦门火炬高新区依托海外创赛资源,不断拓展海外创赛赛区,从硅谷赛区拓展至北美赛区,从更大范围吸纳全球优秀科技人才,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让有用之才高兴地来、舒心地留、快乐地工作生活,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服务的工作目标。为此,该高新区联合CCB建融家园共同打造约9万多平方米的嘉福人才公寓,这是厦门首个大型人才公寓社区,旨在为高新区人才提供高品质租房服务。该公寓一共30梯,1843套房子,设置人才专享优惠。为满足人才多元化需求,公寓打造20分钟生活圈,地铁、学校、商场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人才留厦给足了十分的诚意。

  悉心育才,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人才潜能。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人才可借助高新区完善的育才体系实现技能提升:聆听大咖授课、定期“充电续航”、参加行业交流活动……

  早在2021年,该高新区就成立了全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产业非学历教育机构——厦门火炬大学堂,通过链接优质资源,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设多个培训班,服务企业超500家。

  厦门火炬高新区还积极探索精准育才新路,通过平台赋能加速人才培育。与IBM共建“Watson Build创新中心”,为数字化人才培养赋能,截至目前已服务高新区企业207家,累计培训超千人次,同时打造产业会客厅、SAC早餐分享会等常态化产业人才交流平台,累计开展高端论坛、行业交流近300场次,覆盖高新区人才近万人次。针对留学人才建立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90%来厦创业留学人才集聚于此,目前在孵企业超2800家,累计毕业企业900多家。设立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作为台湾人才的创业平台,打造全维度对台特色培育(孵化)链条,累计引进涉台项目、孵化台资企业100多家。

  如今,真心引才、倾心爱才的氛围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蔚然成风。近日,厦门市公布“2022厦门人才企业榜”,揭晓“十大人才工作标杆企业”“十大成长性人才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创新人才”榜单,海辰储能、瀚天天成、全磊光电等企业及人才上榜。其中,李庆阁带领致善生物成功实现结核分子诊断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雅迅网络总经理黄朝阳带领企业成为国内车联网领域的拓荒者之一。创新人才领军企业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正成为助力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领跑的“秘诀”。

  服务激活“创新泉”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一路走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科技创新维度,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

  《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可叠加享受市区两级奖励,单家最高奖励金额达65万元;支持企业建设高质量创新平台,对获评“火炬创新研究院”的称誉,最高可给予800万元补贴;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奖,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良好的创新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无需产品打样,不怕推倒重来。工业仿真相关技术和服务有助于降低研发成本,能让企业大胆试错。”闽西南工业仿真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该中心形成“政府支持+企业赋能”新模式,在这里企业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做研发,在仿真环境中对项目进行预先设计和验证,实现 “逆向”创新到“正向”创新的转变。该中心目前已为上百家企业提供结构、流体、电磁等仿真分析服务等仿真生态服务。

  为鼓励企业积极使用此类高水平服务,厦门火炬高新区推出电子化支付凭证——火炬创新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目前,火炬创新券服务机构共210家,为高新区企业提供807项创新服务,累计授权创新券额度超2.6亿元。

  厦门火炬高新区助力企业创新服务举措远不止于此:成立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精准画像,高效匹配惠企政策,智能撮合融资产品,目前已集聚金融机构45家,累计服务企业2075家,累计撮合放款257.25亿元。

  同时,紧盯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搭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出台智能化改造补助政策,对智能化设备补助10%、工业软件补助40%,目前该平台已集聚智能制造服务商365家,发布产品服务1866项。

  得益于厦门火炬高新区激励创新政策与服务,不少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成长。眼下,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的中材航特二期项目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2019年中材航特获得厦门高新投的第一笔支持资金,正是这笔资金使企业在早期得以专注于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目前,该企业已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精确控制的先进设备CVD,可用于航天航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成立于2013年的厦门高新投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的全资创投子公司,许多企业成长的背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近日,上榜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嘉戎技术也是厦门高新投参投的企业,而今,嘉戎技术已从初创企业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称誉。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率先探索并实施“一个专业孵化器+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协同创新院+一个产业园+一个产业投资基金”“五个一”专业孵化服务模式,已成功打造火炬石墨烯、火炬物联网2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有效促进细分领域产业迅速发展。

  良好的创新土壤与环境的创造需要长期浸润、久久为功,厦门火炬高新区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持续打造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体系,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如今,该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00多个,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孵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厦门火炬高新区将以创新“北斗”导航未来发展之路,同高新区企业强强联合,不断深化产学研用举措,持续优化创新服务、人才生态,激发高新区创新之力不断释放,创新动能更加澎湃。

2023-05-22 以创新“北斗”导航高质量发展之路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0803.html 1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动能更加澎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