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全球风电行业首座“数字元平台”工厂在韶山投入使用;晶澳扬州晶山园区智能立库项目正式上线;国内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我国能源行业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表示,在数字革命的融合助推下,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智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已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
智能巡检近6万亩光伏基地,比人工效率提升约8倍;故障定位从组串到组件的重大突破,实现“万里挑一”……尚特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采用“大基地多台机库联动”模式,构建无人机“鹰眼系统”,将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国能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基地管理得井井有条,每年减少约1000万元的电量损失。
“不需要人工巡检,也不需要人来操作无人机巡检,我们会在光伏基地安排6台无人机,并建设7台智慧机库,在无人值守的情况,无人机能自动完成编组、充换电和协同巡检任务。”尚特杰技术总监李小飞说。
全球风电行业首座“数字元平台”工厂——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已于今年3月揭开神秘面纱。
据了解,基于三一重能自主开发的“数字元平台”控制系统,韶山工厂将数字孪生技术、人机互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5G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20%,单支叶片平均工期缩短至25小时左右。
“叶片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工完成铺层、灌注、打磨、喷漆等工序,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工艺存在差异。韶山工厂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作业,并将作业过程中全部工艺参数和数据实时上传到元平台,工厂管理者通过一台小小的平板电脑就能检测每一个生产工序的每一道技术指标,从根源上提升了叶片的质量。”三一重能副总经理、首席数字官彭旭介绍说。
这只是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案例。高峰表示,随着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的深度交融,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实现能源企业智能化、数据化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和能源行业低碳化、智慧化发展形态。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能源行业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已推动能源行业进入到数字能源新时代,向着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构建万能互联数字能源世界
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然而能源行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能源数字化市场是蓝海,也是深海。”长峡数能数字能源部主任陈亮亮认为,能源数字化市场发展虽然前景无限好,但目前也面临着各种困境。比如用户接受度低、关键技术突破难、数据采集统一标准不规范、价值量化难等。“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不仅是当下数字化发展需突破的难点,也是能源数字化行业需要长期应对的挑战。”
高峰表示,在新机遇下,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和挑战,有着如何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业务和服务水平、如何实现自身发展与能源转型携手共进等,此外还有在已有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以帮助企业提升灵活性,应对不确定性等。
对于未来如何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能源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侯金龙表示,一方面,能源基础设施如新型电力系统、城市能源系统、交通能源网、家庭用能系统正在加速变革,传统的单一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成能源生产和消费相结合,“源网荷储”互联互动;协同互补,实现最佳系统资源配置和最优综合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5G、传感、人工智能、云等数字技术,将物理世界的“源网荷储”等进行数字化,生成数字世界的虚拟系统,仿真实时运行,对电力系统物理世界形成决策指导和优化,从而支撑能源基础设施的众多参与单元,进行灵活调节和动态平衡。“也就是通过数字孪生,构建起万物互联、万能互联的数字能源世界。”
陈亮亮坦言,“全行业用户方和供应链要建立合作关系,一起营造良性的能源数字化生态环境,打造更优秀的数字化产品,推动多方受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