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2日
第A11版:研究报告

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明珞装备的汽车焊装自动生产线。  图片来源:广州高新区

  ▶ 周道韫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明确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多措并举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企业融通发展;加强融资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但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面前,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尽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企业的突出优势是专注在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聚焦核心主业,抗风险能力与研发创新能力较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当前发展“专精特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未来应加大力度持续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取得巨大成就。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研发人员总量从325万人年提高到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但从创新型国家标志性指标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等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是创新型国家四大标志性指标之一。对外技术依存度可以测度一个国家对技术引进的依赖程度,衡量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我国综合技术对外依存度降至32.4%,但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新产品开发70%要靠外来技术,关键零部件有80%需要进口。这说明我国还不是一个技术上自立自强的经济体,大量技术成果仍未转化为创新的实际力量,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随之不断增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跟随战略,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路径,形成路径依赖,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明显不足。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要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二、专精特新企业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特征的企业,其概念由工信部于2011年首次提出,随后又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此后,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持续颁布,并不断升级提升。2018年,政府首次提出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工信部在2019-2022年公布了四批共92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2022年,“专精特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工信部印发《优质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首次规范全国统一的省级专精特新标准,形成了对我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统一管理体系。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虽为中小企业,但其长期深耕于某一细分领域,强化技术创新,在这些领域获得竞争优势,甚至拥有话语权,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能有效解决产业链的“堵点”。从已公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来看,超六成集中分布在制造业,涵盖制造业中各个“补短板、锻长板”的关键细分领域。在企业数量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普遍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主体。

  三、多措并举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1.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完善政策体系

  根据工信部印发的《优质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挖掘中小企业现状特征、发展潜力、发展诉求,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分级标准,建立企业运行监测机制,做好动态调整;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相关制度,围绕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创新协同等方面,细化政策体系;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普惠性服务和“点对点”精准化服务,推动政策精准惠及优质企业。

  2.优化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企业融通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大企业、龙头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应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入链”,与产业链龙头企业高效对接,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进入供应链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资源,开展技术服务,弥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源不足,推动同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

  3.加强融资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创新需要长期性资本支持,助力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亟需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应鼓励各类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丰富融资产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通过对专精特新企业增加首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推行便利续贷来增加信贷支持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健全信用评估评价机制,建立针对性的融资担保机制,健全科技金融风控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清单,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作用,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

  (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

2023-05-22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0774.html 1 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