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7日
第A11版:创新论坛

新阶段 新征程 新使命

国家高新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西安高新区

  贵阳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

  昆山高新区

  杭州高新区  本版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 赵祚翔  任智智

  新阶段、新征程、新使命。赓续“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路径,国家高新区应将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融入到园区功能和工作中主动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高新”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战略方向,“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是具体抓手。新阶段、新征程、新使命,赓续“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路径,国家高新区应将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融入到园区功能和工作中主动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高新”贡献。

  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自成立以来,国家高新区始终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聚焦创新、产业、改革,发挥示范、引领、带动、辐射功能,争当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区,引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产业和技术辐射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高新区方案和耀眼成绩给出了科技园区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统计结果显示: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5.6万亿元,以0.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3.6%的GDP;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数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1 倍;高技术产业创造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费和出口总额占高新区总体经济指标的比重均超过30%,其中高技术产业出口总额占比重达63.7%。

  2020年7月1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高新区在新阶段的新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定位既是对国家高新区过往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国家高新区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进一步明确。

  国家高新区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与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在战略层面给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方向;而在战术抓手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面向国家需求,国家高新区应强化使命坚守使命,勇于担当,锚定“双区”定位,沿着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路径,将自身在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开放合作等方面工作与推动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结合起来,主动应变求变,把握发展大势,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新区方案”。

  国家高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路径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塑造领跑阶段高新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目前,我国面临的不少关键核心技术落后的问题,其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而基础性研究需要人才和教育作为支撑。

  国家高新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是要进一步丰富科教资源。国家高新区大多围绕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其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应从高校丰富的科教资源着手,大力引入高端科教资源。

  二是要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高校院所在创新系统中负责基础性研发,是应用型创新的源头,应充分释放科教资源,做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三是构建适合产业结构的人才体系。面向各产业链的实际人才需求,研究未来人才体量、结构、质量、布局、效能和竞争力发展情况,做优人才资源配置。

  2.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做优高新区资源配置优化

  城市发展的痛点是资源错配。从总体上说,新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从总体性上重配资源;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发展更需要得到与之相匹配的资源。

  国家高新区要充分发挥政府对资源的调配作用和利用市场的选择作用,做好资源要素的公平和高效配置。一是重塑公平发展市场格局。要帮助中小微企业能够基于自身能力条件获取适配的资源,进而获得普惠性发展的机会;要帮助新经济的“后来者”,开启存量资源再分配的通道,帮助后来者获取发展必要的资源,得到公平性发展机会。

  二是重塑配置资源方式。以数据形式重构资源存在状态,破除时空限制,形成高流动性,通过平台配置获取资源配置最优解,降低资源存在的总体成本。

  三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要帮助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体系,帮助和扶持中小微企业较快获取发展所需基本资源,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供给、产业治理能力,涵养城市外部环境并长期内化为城市生产经营的代谢能力。代谢能力体现在城市资源流动的“吞吐量”。

  3.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产业体系应是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中心,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其他产业起到辅助作用的产业体系,这将是智慧经济时代中国实现赶超战略的产业形态。

  国家高新区要锚定创新,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一是以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坚持从壮大实体经济中找寻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再聚焦、再优化,明确主导产业,为园区大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二是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学科交叉融合优势,面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未来产业培育机制。

  三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应看到,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于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高新区应推动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是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培育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

  二是积极培育数字产业。鼓励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打造优势数字产业集群。

  三是加强数字场景创新建设。支持探索场景创新,完善场景促进机制,探索推出首创式应用场景,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

  5.通过跨区域合作、资源共享、政策创新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动力引擎,国家高新区应积极探索创新资源开放、创新平台共建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资源的共享水平和整体创新能级,更好服务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

  国家高新区应以合作、共享、开放为基本原则跨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方面,要加强跨区域发展合作。开展东西合作和南北互动,带动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互派、产学研协同、异地孵化、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方式;做实“飞地”经济模式,深入开展“孵化+加速”“科技创新+场景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合作。

  另一方面,探索跨区域合作政策创新。探索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人才评价标准互认、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等创新政策,同时创新商事登记“异地迁移通办”等互认机制。

  6.凝练园区文化底蕴,塑造园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色和标志

  园区文化是园区发展的灵魂,其核心是园区的精神和价值观。园区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园区持续发展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园区文化建设一直处于发展的“无人区”。从1979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工业园区至今,园区的升级迭代一直聚焦于园区“硬实力”的提升,而缺乏对园区精神文化生态“软实力”的建设。新时代、新人群、新需求的发展背景下,园区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显得愈加重要。国家高新区要强化凝练塑造创新文化,形成以试错精神、尊重规则、工程师文化、极客精神为内涵的园区新文化标志,打造创意平台,搭建产业交流平台。在“以人为本”的新科学发展观理念下,园区文化建设应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以内促外、内外互促构建高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轨迹

  笔者认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新发展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是以内促外、内外互促的增长范式,通过内生环境建设形成产业生态和市场规模,驱动外部性增量导入。强调精益发展的内生增长,强调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

  国家高新区要深化园区开放合作,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搭建国际合作平台。鼓励区内企业引进海外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跨国技术并购;支持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支持外资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探索国际合作模式。通过“海外研发—国内转化、海外孵化—国内加速”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创新产业高地联动发展,推动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

2023-03-27 新阶段 新征程 新使命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0338.html 1 国家高新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