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洋)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6.2%、12.3%。
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今年以来,随着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制造业投资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1.3%、20.5%;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5.1%、16.9%。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过长期积累,制造业基础形成了一个规模比较大、体系比较完善、竞争力较强的体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企业预期改善,市场主体活力趋于增强。
从制造业PMI看,2月份制造业PMI已经回升到52.6%,达到近年来较高水平。同时,服务业PMI为55.6%,达到近期高点。付凌晖表示,2月份制造业PMI中,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已经回升到临界点以上,而去年很长时间该指数处于临界点以下。企业活力、市场活力逐步增强,目前市场中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活力和预期都在改善。
“这些情况充分表明1-2月份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目前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付凌晖说。
对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国家统计局回应表示,预期增长目标符合当前发展情况。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和资源要素支撑条件看,能够支撑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5%-7%之间,设定5%的目标基本符合潜在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