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6日
第A43版:创新园区 石嘴山

石嘴山高新区:谱写西部国家高新区新华章

  石嘴山高新区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园  本版图片来源:石嘴山高新区

  九天智能科技生产一线

  宁夏大窑饮品自动化生产车间

  宁夏天地奔牛公司生产小工匠

  宁夏盈氟金和科技公司科研一线

  ▶ 李菲 王文君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处于山河交汇“山石突出如嘴”之地,屹立在河岸高地的石嘴山市,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催生了宁夏第一度电、第一吨钢铁。21世纪初,面临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石嘴山市,催生了新一批工业园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成长的石嘴山高新区,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年来,石嘴山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形成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体系,成为石嘴山市工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引领区。站在新起点,石嘴山高新区将充分发挥既有工业基础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力度、聚焦重大特色项目,真抓实干、奋勇向前,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谱写新时期西部国家高新区发展新华章。

  忆往昔岁月

       高新区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今,这里既有上可九天揽月的航空航天金属新材料,也有打破了我国高速动车组枕梁相关技术全部依赖进口局面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关键部件铝合金枕梁;这里先后被列为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园区、第一批低碳工业试点园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支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园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园区……

  始建于2002年的石嘴山高新区,前身为大武口工业园区。2005年,该园区与宁夏新材料工业科技园整合为大武口新材料工业科技园。2011年,该园区被命名为宁夏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石嘴山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石嘴山高新区着力打造新材料、新装备产业高地,奋力蹚出科技创新引领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数据是最好的诠释。2022年,石嘴山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2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4亿元。

  争当改革创新先行区

  高新区发展,改革创新闯新路。

  近年来,石嘴山高新区坚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通过领导兼任、合署办公、联合执法,实现“区区融合”发展。

  石嘴山高新区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推进平台公司的资源整合和改制重组,建设打造综合型建设运营公司;积极引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新区工作中,提升高新区市场化运营水平。其中,石嘴山高新区以石嘴山市高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1500万元以上;以政策性贷款模式推动高新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石嘴山高新区还创新人员管理和薪酬制度模式;建立科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科级干部中研究生学历达37.5%,干部队伍更加专业化、年轻化。

  构建全链条梯级培育模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近年来,石嘴山高新区以创新精神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构建“科技型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全链条梯级培育模式。

  截至2022年年底,石嘴山高新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7家,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19家,科技类企业占该高新区企业总量比重65%以上,初步形成了优质中小企业蓬勃涌现的发展新格局。

  石嘴山高新区统筹推进“科技强区22条”政策落实,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服务东方钽业等企业申报宁夏回族自治区制造行业领先示范产品,西北煤机、巴斯夫杉杉等企业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

  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石嘴山高新区依托项目引进和龙头培育,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形成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体系,先后引进金晶玻璃、杉杉能源锂电池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石嘴山高新区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提升改造项目108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级“互联网+”制造业和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9项,创建国家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级绿色工厂1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级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4个,宁夏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1家、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领先示范产品6项。

  同时,石嘴山高新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益产业,用新技术嫁接老企业,建设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园、稀有金属产业园、锂电池材料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集群化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显现。

  锚定市场需求点燃新引擎

  近年来,石嘴山高新区牢牢牵住社会技术需求“牛鼻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力新型创新载体建设,累计培育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7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

  石嘴山高新区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共建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建成先进材料中试服务基地;创建西安交通大学宁夏新材料研究院,推动7个中试项目合作;与宁夏欧美同学会共建宁夏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激活创新因子。

  石嘴山高新区打好金融助企服务发展组合拳,推进高新区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启动“金融服务高新园区示范区”活动,创建“金融顾问”和“产业顾问”双联动机制,探索开展供应链融资,对85家企业给予24亿元信贷支持,帮助企业获得知识产业质押融资3800万元。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大融合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近年来,石嘴山高新区持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创新引才方式,柔性引进周春松院士等引领的高层次专家团队36人,年度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200余个,招引本科以上人才553人。

  石嘴山高新区持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教授100余人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促成产学研对接共12批次,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积极举办先进金属材料熔炼制备专业人才培训等活动,奋力锻造一批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家队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石嘴山高新区全面推广容缺受理、多规合一、证照分离、承诺制等模式,最大限度压减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提升“高新”速度。

  依托政务服务体系平台,石嘴山高新区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一次办”,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审批,推行电子证照,实现“不见面”审批、无纸化审批。2022年,石嘴山高新区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完成区域环评、水土保持等5项“区域评”工作,全年审批事项558件,帮办代办231件。

  对已招引落地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石嘴山高新区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聚焦重点项目探索“帮办代办”“容缺受理”“定制审批”“绿色审批”等服务机制,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闲置土地盘活项目推行“标准地”审批服务模式,打造套餐式集成服务。

  石嘴山高新区还深入落实国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稳”“六保”政策,及时问诊把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常态化推进“办好实事惠企业”行动,不断在用工保障、金融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抓好服务,提振企业投资发展信心。

  看未来发展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年,是石嘴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十周年,也是石嘴山高新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

  今年,石嘴山高新区将持续用力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加快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力争全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含宁煤反馈),同比增长17%,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高标准实施“十四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今年,石嘴山高新区将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落实惠企政策,推进高新区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装备制造产业联盟,综合施策保增长。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石嘴山高新区将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打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新食品等“六新”产业,突出产业链发展,聚焦中色集团等33家亿元以上企业,发挥星凯新材料等投产项目的带动作用,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大小升规培育和摸排力度,着力培育企业进规入库。

  紧抓精准施策,严控减量。石嘴山高新区将加强对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帮扶,加强产业链配套,实现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拓展产品市场、开展新产品研发;通过精准施策争取直购电价、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重点帮扶企业抑制减量。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

  石嘴山高新区将加快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充分发挥石嘴山市高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作用,加大融合力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速推动高新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协助做好盘活土地。石嘴山高新区将积极与税务、资产管理、法院、金融机构、招商等部门对接,参照北方重工、绿聚能公司盘活模式,形成“成熟一宗、处置一宗、盘活一宗”的良性循环。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石嘴山高新区将依托管委会平台公司优势,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土地整理、电力配套、厂房租赁、维修改造、安全设施等服务力度;探索工业地产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善配套设施、共享便捷资源,实现低成本、“拎包”式入驻,推动平台公司反哺高新区建设发展。

  加强公司经营管理。聚焦平台公司主责主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日常经营、项目建设、财务审计等制度建设。

  提升高新区核心竞争力

  石嘴山高新区将集聚科技创新,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高新区核心竞争力。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石嘴山高新区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和瞪羚企业。

  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石嘴山高新区将构建“管委会+高校+研究院+企业”一体化新型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对接落实“飞地”研发中心奖励政策,重点支持企业建设“飞地”研发中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石嘴山高新区将加快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打造“东西部科技合作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支持中色东方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推动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石嘴山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作用,拓宽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渠道。

  精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

  石嘴山高新区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围绕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特色轻工业及新食品产业,依托高新区土地成本、技术优势、基础配套优势等,精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

  夯实招商基础。石嘴山高新区将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持续加大对大项目、好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项目招引惠企政策兑现。对已招引落地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全面落实项目代办服务措施,尽全力让客商“进得来、安得下、做得强”。

  多渠道赋能招商。石嘴山高新区将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依托商协会组织、骨干企业、中介机构、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等,共享招商项目线索,拓展信息来源,提高项目签约率;深挖链主企业作用,重点引进高储能电池用隔膜、电解液、电池封装等锂电池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电池材料基地;举办云推介及项目签约大会,进行线上签约。

  全力推动绿色园区建设

  石嘴山高新区将启动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深入实施改造行动提升。石嘴山高新区将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积极协助企业开展单项冠军、领先产品创建工作;引导一批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研发绿色产品;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对标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改提升。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石嘴山高新区计划2023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重点实施锂电池产业园给排水完善工程等6个项目建设。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石嘴山高新区将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道路补绿增绿、工地扬尘整治、推动厂区美化亮化等,大幅提升园区环境面貌。

  聚合服务要素提升营商环境

  石嘴山高新区将聚合服务要素,在营商环境提升上下功夫。

  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石嘴山高新区将完善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实施清单要素标准,丰富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免证办”;全面推广应用宁夏政务服务平台,可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

  持续推进“一窗受理”。石嘴山高新区将以企业办事“只进一门、只到一窗”为目标,推行政务服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运行模式,提高网上“不见面”审批。

  创新电子化公共服务。石嘴山高新区将开设石嘴山高新区项目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增设“标准化信息查询”模块,为企业提供政策、办事指南及流程、审批结果公示等信息查询功能,提高服务效率。

2023-03-0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0132.html 1 石嘴山高新区:谱写西部国家高新区新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