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6日
第A4版:专访

邓中翰:加快构建 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  本报记者 张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院士,是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6年来,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科技创新一直是他在履职时重点关注的问题。

  1999年,邓中翰从海外留学归国,承担启动并实施 “星光中国芯工程”,带领团队承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中星微电子公司。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主创新研发产品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被国内外知名品牌采用。由此,对于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邓中翰向记者表示,科技工作者肩负使命,为此要强化自身的创新“底色”,要有科技报国的胸怀和担当,坚持甘愿“坐冷板凳”的精神,有耐心有信心,致力于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核心技术标准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由此邓中翰呼吁,在新技术领域尤其是颠覆性、战略性技术上占据制高点,政府部门和领军科技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标准建设,同时,还要在全社会达成广泛共识。

  “标准是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技术规则和基础制度的重要载体,事关国家竞争力、国际话语权和全球产业链的战略全局。”邓中翰认为,技术是标准的内核,重要技术标准都凝聚着重大科技突破和先进技术成果,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创新向纵深推进,技术标准、系统架构、特殊材料、设计工具、生产工艺等这些“硬科技”指标,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这是产业链的基石,也是实现原始创新、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邓中翰带领团队从2007年就开始了相关实践。如联合有关单位牵头研究制定SVAC智能物联国家标准,经过数年努力,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该标准于2010年底正式发布,从基础信源层面解决了视频图像采集和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十多年来,SVAC智能物联国家标准技术成果产业化得到持续发展,并在全国上百项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

  “一个标准可带动多个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并形成产业链条。以标准带动应用,以应用催生市场,从市场创造需求,再由需求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整个行业可进入持续高质量创新业态模式,进而探索打造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态系统新范式。”邓中翰总结说。

  “在后摩尔时代,更要加强核心标准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标准自主化,建立自主IP知识产权,建立自主应用软件生态,建设自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工艺,形成我国自主标准引领下的生态系统。”邓中翰还特别指出,在打造自立自强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注重坚持国际合作,扩大“朋友圈”,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对于科技领域最关心的人才问题,邓中翰认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打造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他介绍说,我国一直存在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有数据显示,2022年前后,我国人才缺口为74.45万人,其中高端人才缺口超过4万人左右。目前,不仅缺乏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也缺乏通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尽管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出台人才培养的相关计划,但人才培养需要时间以及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在他看来,除了高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也承担着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需要政府部门释放关乎企业和人才更多的政策“红利”,从源头上驱动高水平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在如今继往开来的机遇期,我们科技工作者更要勇于创新、敢于创业,主动作为、勠力同心,一定能走出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邓中翰满怀信心地说。

2023-03-0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0076.html 1 邓中翰:加快构建 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