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威海高新区修订《威海高新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威海高新区企业发明专利稳增长实施办法》《威海高新区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同时,印发《威海高新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统筹加快推进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建设。
2022年,威海高新区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43件,同比增长58.7%;高价值发明专利1095件,较上年度增长41.8%;累计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强区的示范作用,威海高新区全面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创建了制度完善、创新活跃、保护严格、服务便捷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格局。
威海高新区设立专项基金,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联合哈工大(威海)设立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转移转化搭建平台、积蓄势能。同时,推行高校、科研机构、产业“专利池”专利向高新区内企业开展“非独占、一对多、免费用”开放许可新模式。威海高新区全年梳理匹配专利信息158件,达成开放许可意向10件,转化高校、院所专利22件,交易总额319万元,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实现新突破。
威海高新区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成立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6家,商标品牌指导站3家,海外维权援助温馨驿站3家,调解中心1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咨询、辅导服务;健全市场监管、检察院、公安局“线索共享、信息互通、证据互认”协同保护机制,联合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威海高新区推行“服务管家”助推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速”。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库,对威海高新区400余家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数据分析,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匹配“服务管家”,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现状进行逐一“把脉问诊”,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企业开展申请前评估、快速预审、优先审查业务,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和授权速度。
2022年,威海高新区巧用知识产权这把“金钥匙”,开启了高质量发展“加速跑”。今年威海高新区将重点聚焦提升服务两条千亿元级产业链,筹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积极搭建专利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深度融合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高度匹配专利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能级,助力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王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