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3日
第A9版:创业孵化

上海:产业联合孵化成趋势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吴丹璐

  上海市科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2万家,同比增长10%,科创板上市企业78家,位列全国第二,募集资金金额居全国第一。

  近两年全球创投行业整体下行,创投融资进入低谷期。在此背景下,上海何以实现科创企业稳步增长?答案可能藏在上海上百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

  近年来,不少孵化载体探索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大企业融通创新、联合培养的孵化模式,并成功帮助不少初创企业完成技术场景落地,快速融入产业链,同时提高了自身孵化的成功率。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孵化路径,实现了对产业和初创企业的双向服务。

  回到产业去

  2019年成立创业公司,2年后实现盈利,尽管业务受到经济下行严重影响,然而年营业额仍能稳定在2000万元以上。这样的创业数据听上去有点像造富神话,但却是上海近年来孵化企业的真实案例。

  2019年,于亚楠和两个合伙人一起注册成立了上海辛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没有大规模融资烧钱却可以快速盈利,于亚楠将成功经验归结为“找到了可持续的商业发展逻辑”。

  在这一过程中,启迪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曾给予辛玮智能很大帮助。在辛玮智能成立早期,拥有丰富大企业资源的启迪,通过技术转移,为其联系到合适的客户资源和匹配的业务发展方向,帮助辛玮智能的技术方案快速落地。

  最初从事大企业咨询服务,都是机缘巧合。多家孵化器负责人表示,孵化器在原有大企业资源中发现了产业前沿需求,再回过头来从初创企业中寻找合适的方案,经过多年的磨合历练,终于形成了完善的大企业联合孵化或称之为产业联合孵化的模式。

  一家孵化器的改变是巧合,多家孵化器的转向,反映的是行业发展趋势。于亚楠说,过去靠融资、烧钱、讲故事培养企业的创业模式已经很难推行,如何提高创投的成果转化率更为关键。

  正因如此,产业联合孵化模式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启迪技转副总裁袁骕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模式,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孵化效率会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于B2B性质的初创企业;二是孵化成功率更高,因为大企业提出的需求往往代表着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标定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初创企业如果能受到认可,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

  从孵化到制造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孵化,实际上是帮助企业在创业初期就融入产业链。那么孵化器应该怎么帮企业,帮什么?

  飞镖加速器(ATLATL)飞镖创新中心是张江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的典型案例。在ATLATL飞镖创新中心CEO朱鹏程看来,孵化器可为初创企业提供空间、专业化研究平台、研发人员驻场服务、项目资源和产业化服务等5个层面的支持。“产业化服务,是指由投资方和研发方协议提出新的企业发展方向,孵化器则提供设计路径,帮助产业链‘制造企业’。”

  “制造企业”,是朱鹏程对于产业融通的理想状态追求,已在北美地区的医药产业中出现落地案例。朱鹏程表示,成熟的企业创新研发服务应实现专业化整合,通过挖掘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做好分工协作,多层面提高效率,这样的载体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商业盈利。

  上海紫竹高新区的紫竹ET空间较早涉及产业联合孵化模式探索,目前已帮助400余家创业企业实现起步,参与培育触宝科技、柏楚电子等多家上市企业,2022年新增28家高新技术企业。紫竹ET空间的经验是,切实可行的应用场景与融资一样重要。

  “只要有场景,创业团队的技术就能够不断迭代,不断去伪存真,不断成长。”上海紫竹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嘉敏打比方,“创业的过程就像烧水,孵化器要帮助初创企业把‘生水’烧成市场可以饮用的‘白开水’。如果创新企业能在孵化平台上完成精准供需对接,就能加快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依托上海紫竹高新区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优势,紫竹ET空间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教育、医疗、康养、旅游等,帮助初创企业快速切入产业链,解决初期生存问题。此外,紫竹ET空间还与园区大企业如英特尔、东软等合作,通过对接企业创新技术需求、举办创业比赛等形式,打造产业融通孵化生态。

  模式如何推广

  当前,产业联合孵化已成为科创孵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启迪技转还是ATLATL飞镖创新中心或是紫竹ET空间,他们有的具备全球化的业务体系,有的拥有深厚的产业园背景,产业资源丰富,开展产业联合孵化基础较好。

  即便如此,进行产业联合孵化仍有难度。最大的挑战在于,这种模式要求孵化器服务人员本身具有极高素质,对涉及产业有深入了解。甚至,当孵化器涉及多产业业务时,服务人员需掌握多个行业的专业知识。

  袁骕说,目前启迪技转已经拓展出几个较为成熟的产业领域,但起步时确实很难。她认为,做大企业联合孵化类似于咨询服务,要求服务人员对行业前沿有见解、有积累、有资源,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很大,团队建设初期要投入的成本也较高。

  另外也需要看到,大企业参与到联合孵化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初创企业加入大企业体系当中,需要配合大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甚至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这有可能会限制初创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促进产业联合孵化模式成熟,既要靠孵化器企业不断探索,也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让产业资源能够为创业孵化生态服务,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023-02-13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9820.html 1 上海:产业联合孵化成趋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