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
第A12版:产业热点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后如何双赢

  ▶  本报记者  叶伟

  近日,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中广核山东莱州304MW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4兆瓦,将进行“深水网箱+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及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渔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的试点,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打造“蓝色能源+海上粮仓”模式的典范。

  作为“海上风电+”的重要融合发展模式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正在探索中前行,未来有望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之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海上风电产业进入平价发展时期,“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这一新兴模式有望大大提升海上风电生态友好性,也有利于推动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地探索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

  当前,“海上风电+”多元化发展正在成为新兴产业,山东、广东、广西、福建、江苏等沿海省份已率先探索开展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旨在实现“水下绿色养殖,水上产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比如,山东省发布的《“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探索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新技术、新模式,支持海洋清洁能源与深远海养殖等融合发展。

  为什么多地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看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代表一种集约用海的发展趋势。“适合海洋牧场建设的海域,基本上也适合海上风电建设,两个业态在海域使用上有高度重合性。同时,海洋牧场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的生态系统,海洋牧场建设可以有效保护海域环境。海上风电的基础设施则能为海洋牧场长期稳健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说,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海上风电来说,不仅能够通过养殖利润收入覆盖风电项目建设成本,而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修复海上风电建设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生态化、规模化发展。对于海洋养殖来说,利用海上风机的稳固性,在风机基础周围建设海产品养殖和牧场平台,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降低牧场运维成本,提高生物养殖容量。”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海洋技术室主任助理任重进表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也面临着海域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偏低等问题,而海洋牧场同样也面临着设备用电及海洋利用率低等问题。将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可以共用同一片海域、共用同一支撑基础,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形成优势互补。

  规模化建设尚需时日

  虽然多地已开始进行“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规模化建设尚需时日。

  孙传旺说,目前看,“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这种融合发展产业模式尚处于前期阶段,仍需开展长期的监测评估工作。比如,评估融合布局设计全过程对牧场资源环境的影响等,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同时,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互作过程和机制是二者融合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杨红生认为,目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相关技术和配套装备尚未成熟,需要重点解决诸多难题。如,风机基础能否具有人工鱼礁的集鱼作用,打通海洋牧场生产管理和海上风机运营的协调机制,消除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期间所产生的噪音、震动与电磁场对牧场生物的影响等。

  对于“海上牧场+海上风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未来该如何融合发展?任重进表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涉及海工和电气技术、网箱和养殖技术等交叉领域,要在规划、施工、运维等方面充分考虑融合设计。“相关企业应具备覆盖场址信息、融合方案、装备选型、养殖设计、施工安装、运营模式和经济性核算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方案设计能力。”

  杨红生说,要坚持技术创新,加强环境友好型海上风机、环保型施工和智能运维技术、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配套设施等研发与应用,优化风机基础与人工鱼礁的融合方式,构建起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技术体系。同时,科学选择适于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区域,加强长期跟踪监测调查研究,构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监测体系。

  此外,杨红生还表示,在海上风电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不应仅关注风电效益,而应依托海上风电能源与结构优势,探索发展海上智能微网、深远海养殖等,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拓展。

2022-12-2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9480.html 1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后如何双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