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覆盖飞机、船舶、汽车、电子、能源、采矿等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成为我国5G规模化商用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名片。 制造业是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的主阵地,其在生产环节的管理控制普及程度已达45.5%,但充分释放“5G+工业互联网”潜力,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突破。 “复杂的工业场景对5G在高可靠、低时延、广连接等核心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辉以汽车行业为例说道,目前,长城精工正联合华为、中国联通在汽车领域开展5G 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技术产线级应用探索,在700平方米的示范区内已经实现设备端到端4毫秒、99.999%可靠性的初步验证。“未来,还要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该技术若完成规模化应用,则意味着5G将从工业的生产外围走向核心控制环节。”余晓辉说。
《经济日报》2022.11.24 李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