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俊杰 王懿
近日,襄阳高新区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襄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2.9%,增速高于工业总产值10.6个百分点,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2.4%,连续10个月累计增幅在20%以上,总量仅次于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襄阳高新区产业体系中的第三大主导产业。成绩的背后是襄阳高新区精准施策、优化服务的不懈努力。
多措并举抓招商
今年以来,襄阳高新区开展招商引资体制改革,紧盯消费电子、智能产品研发、大数据等领域,赴广州、深圳、西安以及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30余次,拜访接待企业50多家,有效丰富了项目储备库。
襄阳高新区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详细摸排振华宇科、大力电工等龙头骨干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情况,精心制定产业链招商地图,累计引进电子信息项目9个,总投资18.1亿元。同时,与25家外埠商会签订合作协议,选聘17位商会会长作为“招商大使”,邀请22家商会入驻“高新商会之家”,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9.5亿元。
今年以来,襄阳高新区累计新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40.7亿元;重点在谈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40亿元,另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洽谈。
千方百计促转型
在促进转型升级方面,襄阳高新区坚持规划先行,着力建设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面积达59平方公里的高新工业园,并被评选为襄阳市特色产业园区,聚集各类电子信息企业60余家。其中,振华宇科智慧产业园作为襄阳市“以商招商”典型代表,先后引进整机及配套企业34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6家,形成了“园区+产业+外综服”的新模式。今年以来,振华宇科智慧产业园企业实现产值20.4亿元,进出口额达6506万美元。
今年以来,襄阳高新区加强产业链条融通服务,组织摩达电子、壹想联合等企业参加襄阳市锂电池行业产销对接会;积极开展银企对接行动,为电子信息企业贷款融资9970万元;新增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7家,总数达到55家;获批“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家,累计达到9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12家。
襄阳高新区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招校引院,武汉光电研究院入驻襄阳高新区创意产业园,西门子数字工业创新中心、深兰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百度大脑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建成运营。2021年,14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6家;拥有湖北省级以上技术中心4个,2家企业建有湖北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3家企业获得“湖北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称号,8家企业获得“襄阳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称号。
认真用心强服务
为强化服务,襄阳高新区成立电子信息产业链专班,建立完善链长负总责、工作专班统筹抓、各园办重点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按照相关行动计划和年度任务抓好产业链建设,每月报送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每季度撰写产业链建设总结,并及时督导各单位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
襄阳高新区成立项目落地服务专班,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包保制。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开竣工项目18个,总投资75.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53.9亿元;竣工项目8个,总投资21.2亿元。
今年以来,襄阳高新区严格落实企业包保制、项目秘书制,深化“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活动,44名干部走访包保企业100余次,收集企业反映问题40余件。同时,退还30余户电子信息企业留抵退税1708.65万元,兑现产业扶持政策2989万元。举办专场招聘会10余场次,发布31期累计457家企业岗位信息,解决3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500余个用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