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余文灏独自到厦门旅游,机缘巧合下,他接办了当地的一项业务,该项目难度不高,但利润颇丰,余文灏深感厦门市场巨大,从此与厦门结缘。
“当时我觉得从香港到内地发展应是未来大势所趋,由此厦门成为我的第一个落脚点。”余文灏说。他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天涛(厦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开启了内地创业历程。目前,余文灏公司的项目遍及多个省市与片区,如福建、石家庄、张家口与粤港澳大湾区等。
创业从来没有坦途
余文灏说他的创业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当年还未开通厦深高铁,为了节省时间和路费,他经常坐通宵大巴往返两地,无缝衔接各地客户。“向客户收款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如被借故拖延,恶意不结尾款,这些都是常有之事。”余文灏说。最受打击的是,曾经有一年,因客户拖延结款,他的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他每个月都为发工资及交租金而烦恼,导致26岁就长了不少白发。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两位长辈相继离世,在兼顾日常管理的同时,他又要赶回香港奔丧。就在此时,他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一直信任的一位公司主管,利用公司资源串联部分员工背着公司接私活,造成公款亏空。“面对公司难关和私人生活的双重打击,那一年堪称他创业以来最难过的一年。”余文灏说。
痛定思痛后,余文灏决定坦然面对一切。他一边面对项目衔接问题,一边清理公司“毒瘤”,他认为“公司有必要大规模安装监控设备、有必要给电脑安装加密系统、不能大批量聘请有裙带关系的员工等。”
“在客户方面,后来也摸索出一套关键‘秘诀’,在签署合同和交收设计方案时,要在细节上处理妥当,把每一关都卡得实,才能减少违约风险。”余文灏说,他还学会了新的技能。例如,如何面对失信客户,与客户出现商业纠纷时如何及时高效地处理;再如,如何获得当地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等。
“吃一堑,长一智。在员工选用、客户诚信方面都是如此,如今,我大概已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余文灏笑言,这期间,虽然经历了挫折,但也经受了历练,收获良多。
“小”厦门大事业
在外人看来,中国有那么多城市,很多都比厦门大。厦门市场,比香港还小。但在余文灏看来,正是因为厦门“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更紧密,在讲人情的传统文化中,会更有优势。
“在厦门创业,口碑特别重要,要会做事,要会做人,正是因为厦门‘小’,一个项目做好了,就很容易出名,一个客户接一个客户地找上门;相反,如果一个项目做得差,人品又不好,这样口碑和名声都坏了,准客户随便打听一下,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余文灏说。
余文灏认为,厦门的另一优势,就是处在福建的“身份”优势。众所周知,不管是海外还是内地,福建民间团体众多。这样的环境,能让公司业务辐射更多国家及城市。
2010年,余文灏在香港创立GLOCAL。该公司业务涵盖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编制、室内装饰设计及多媒体动画与效果图制作等领域。余文灏带领的GLOCAL团队主力设计人员来自香港、广东、福建及台湾等不同地区。
两年后,余文灏在厦门设立分公司,将这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才聚合在一起,与厦门本土的市场需求对接融合,其公司逐渐在厦门崭露头角。如今,GLOCAL的服务对象不乏行业知名企业、机构等,如厦门大洲集团、厦门海峡文创园、厦门大学、老虎城等。
凭借良好的口碑,余文灏获得中国40岁以下杰出设计师之一等诸多荣誉。他也曾担任国际室内装饰设计协会高级会员、世界华商联合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及厦门市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福建香港商会理事。
财富“密码”
余文灏说,这些年在香港和内地来来回回,做好“超级乙方”,轻资产、重技术,在其眼中,是一件很吃香的事情。
他说,首先,地域上虽远却近,没有时差,语言没障碍;其次,内地成本低,以常做的效果图为例,一张普通图在香港的制作成本可能是近万元人民币且质量和时间不一定有保障,但在内地可能只需几千甚至几百元钱,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且质量相当不错。
余文灏的另一个财富“密码”为:一边在不同地区接单价较高的客户;另一边降低制作成本,拿出比当地性价比、质量更高的设计图。
由此延伸,余文灏认为这种“超级乙方”的创业方向,轻资产、重技术,这种打两地信息差的方式,很值得香港年轻人借鉴。他们只需要磨炼好自己的技能、做好服务,不必储蓄大笔资金,也不必乱投资实体,甚至不用办公室,只需一部电脑,就能开启创业之旅。
“身边已经有不少成功例子,如做摄影的、做平面设计的、拍视频的、做自媒体的、搞音乐创作的等,在内地甚至国际上都小有名气。只要不故步自封,多往外面跑,保持一颗好奇心,机会很多。”余文灏说。
如今,余文灏发觉自己度过了了解厦门和习惯内地生活的阶段,已真正融入内地。“厦门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职场环境都不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落户,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港人来此放飞梦想。”余文灏说,随着闽港交流愈加紧密,长居厦门的港人拥有越来越多的交流平台。例如,香港特区政府驻福建联络处经常举办交流会,适时为港人和港企代表搭建沟通平台,帮助他们了解福建最新发展机遇,并鼓励港商为在福建就读的港生提供实习及就业机会。福建香港商会则致力于加强民间商务交流。
在余文灏看来,这些平台的设立在无形中增强了在闽港人的凝聚力,也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内地生活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