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第A1版:封面

稳就业 国家高新区念好“三字经”

  ▶ 本报记者 张伟

  截至8月31日,173家国家高新区、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发布超过5.5万个招聘岗位,线上接收18.3万份简历,网站招聘会专区点击量超过780万次。6月28日,成都国家高新区首场启动,随后走进沈阳、武汉、广州、西安、上海张江高新区……

  极米科技、东软集团、华工科技、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科微精光子、微创机器人等国家高新区科技领军企业“直播带岗”,发布7000个科技人才需求,累计观看量超过400万人次。

  这一组最新数据,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等共同主办的“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全国高新区火炬专场网络招聘活动总结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就要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在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创新增动能,科创促就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稳就业、保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之首,为我们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稳岗扩就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企业与人才精准对接,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突出一个“早”字

  稳就业、保就业,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如何做到既要坚定信心,认识到稳就业仍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应对,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尽早尽快落到实处,在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保持就业大局稳定,是一场“大考”。

  “胸怀‘国之大者’,写好民生答卷。”贾敬敦表示,稳就业,要突出一个“早”字,要积极作为、尽早发力,全力保主体稳岗位。高校毕业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力量、重要力量、磅礴力量,各国家高新区要心怀“国之大者”,展现“国字头”担当,充分认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搭建对接平台、提供就业服务、出台支持政策等措施,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使他们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实现职业理想。

  靠前发力、适当加力,早落实早见效。 5月24日,《“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火炬专场网络招聘活动实施方案》形成。6月14日,面向全国高新区管委会发布《关于组织企业参加“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火炬专场网络招聘会的通知》,发动全国173家国家高新区,积极组织科技属性较强的企业参加火炬专场网络招聘会。通过“园区推介”“直播带岗”“线上互动”等活动形式,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求职者进行“云招聘”,6月28日,第一场成都直播招聘会启动。

  各地迅速响应。一周之内,活动专区汇集超过1500家用人单位,成都、武汉、沈阳、广州、西安、上海张江、佛山、杭州、益阳、淄博、厦门、肇庆、济南、遵义等国家高新区高效有序组织,发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第一时间发布招聘需求,快速形成了全社会促就业的强大声势和合力。

  截至8月31日,成都、广州、武汉、上海张江、西安、沈阳6场直播招聘会共组织36家企业参加,发布7000个科技人才需求,已面试及录取人数超过2600人。 实现一个“精”字

  “保市场主体”就是最大的“保就业”。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政策精准发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而保住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是重中之重。为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稳就业要实现一个‘精’字,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离不开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适应重点群体特点,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压力。”贾敬敦说,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动能,要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主动投身国家重点科技领域、重点科技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基于此,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国聘招聘网站搭建全国高新区火炬专场网络招聘会,为173个国家高新区设立独立招聘专区。为保障活动高效顺利开展,火炬中心还协同国投人力组建了统筹协调、专区运营、客服咨询、宣传推广、安全防护等5个工作小组,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服务。

  截至8月31日,全国173家国家高新区,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聘网站专场招聘活动发布超过5.5万个招聘岗位,线上接收18.3万份简历,线上招聘会专区点击量超过780万次。招聘岗位涵盖几何光学工程师、微生物基因组分析师、器件研发经理、光学工程师、超快激光技术研究、数据分析工程师、硅光芯片设计工程师等多类高新技术岗位,同时兼具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综合管理专员、绩效主管、战略市场专员、法务合规、财务管理等多元化岗位,覆盖多学科、多专业。

  依靠一个“创”字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又能为经济运行提供人力供给。如何把党中央“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要求落到实处,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当前和下一阶段稳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是摆在各地区各部门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国家高新区是高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更是稳就业的重要基础和主力支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孵化器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创富源’和‘就业源’。”贾敬敦表示,稳就业要依靠一个“创”字,要推动科技双创纵深发展,聚众智汇众力发展市场主体壮大经济新动能。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科技部火炬中心编写的《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全国各类创业孵化载体迅猛发展,数量已达15253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6227家,众创空间9026家,数量稳居全球第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24.4万家,累计毕业企业21.6万家,众创空间服务初创企业和团队45.4万个。

  科技创新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2021年,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创业就业人数498.3万人,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达50万人。按创业主体分类:大学生创业164624人,科技人员创业96197人,留学生18142人。

  “立足新发展阶段,科技部火炬中心将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扎实推进科技双创政策落实落地,持续加强高质量技术供给,构建高能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双创与金融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为稳增长保就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贾敬敦说。

2022-09-2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727.html 1 稳就业 国家高新区念好“三字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