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第A14版:双创建设 青岛高新区

以“高”“新”为笔

青岛高新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本版图片来源:青岛高新区

  8月16日,青岛高新区振兴实体经济“5+1” 政策正式发布。

  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青岛分会场

  ▶  肖玲玲 本报特约通讯员 尚萌萌 李青健


  强势攀“高”、锐意求“新”,青岛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始终将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以赋能青岛市创新创业为目标,在加快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平台建设、创新生态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日前,2022年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名单发布。包括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博世通(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在内的7家青岛高新区企业上榜,占青岛市1/5以上。青岛高新区锚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打好“创新仗”,目前已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省级“瞪羚企业”19家,18家企业入选市级高企上市培育库,创新积分制、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工作成效获省部级肯定。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高新区的使命和担当,所以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李天传说。

  强势攀“高”、锐意求“新”,青岛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逐渐打响“双创高地”这块“金字招牌”。

  高擎创新“火炬”

  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型”作为未来的四个发展导向之一。当前,青岛高新区正扛起青岛科技创新“主引擎”和“主阵地”的重任,致力于让“火炬”燃得更亮,让“引擎”动力更足。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青岛高新区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和引进了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孵化载体。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为产业发展赋能。与此同时,通过深化项目服务管理,强化落户项目服务管理推进机制、提升项目推进水平,落实“一次办好”等工作举措,并依托大数据不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效能,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幸福感。与此同时,青岛高新区还重磅出台了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四大产业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这让我们对于未来在青岛高新区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青岛力克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毕南楠表示。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国家高新区的使命和担当,也是青岛高新区助力青岛实现城市发展新愿景的担当所在。青岛高新区始终将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以赋能全市创新创业为目标,在加快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平台建设、创新生态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1.93亿元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为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青岛高新区加快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还积极为企业申报各项费用补助和奖励。

  日前,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会同财政金融部下达了包括研发费用、发明专利授权、科技服务机构等奖励在内的2021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兑现资金,总金额超1.93亿元,助力556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其中,青岛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受惠企业之一。“这已经是我们企业今年收到的第三笔高新区科技资金了,让我们备受鼓舞。”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笔资金对企业今年的生产经营帮助非常大,“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据悉,为做好此次政策兑现工作,青岛高新区结合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以企业创新积分为参考,根据企业成长阶段,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画像,分类别、分层次进行精准施策,联合税务、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打通企业数据资源,实现政策的精准匹配与测算。“为确保惠企政策的‘应享尽享’,我们实行‘政策找企业’的模式,探索通过大数据手段定位‘应享未享’企业,精准测算企业奖补金额。同时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申报材料及手续,提升政策兑现效率。”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工作人员李琦介绍。

  建优建强

  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青岛高新区正向着打造最具活力的双创生态圈不断迈进,着力打造两个千亩产业园,以科技赋能为引领,打好“创新仗”,助力企业“蜕变”。“我们通过实施产业载体‘五个一’专项行动,推动产业载体提质增效,并研究出台了产业载体评价指标体系,抓取13项重点指标搭建载体动态监测系统,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载体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提高运营效率。”李琦表示。

  与此同时,各孵化载体亦在做优双创生态、激发双创活力、赋能双创主体等方面不遗余力。“‘贴身’服务,陪伴成长。”百度智创基地负责人付航菲表示,这是他们在助企腾飞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青岛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洪龙也表示:“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我们多措并举,精准扶持科技型企业不断创新、育优、做强。”

  青岛百恒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自2019年入驻青岛高新区百度智创基地后,便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有利好政策,基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传达,还帮我们对接融资渠道。”百恒新能源负责人王仕林说,此前他们研发生产空间受限,基地工作人员不仅为他们在基地内协调了场地,还帮助他们在高新区对接到了合适场地,并最终以优惠的价格购入办公厂房。

  据统计,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拥有各级各类产业载体近4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达16家。2021年,2家孵化器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优秀评价(A类)、2家孵化器获评青岛市标杆孵化器,均为青岛市仅有。青岛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2021年度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优秀评价。

  良好的双创环境吸引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新引进130个重点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同比增长20%。世界500强企业阿斯利康将投资建设区域总部项目和气雾剂生产基地项目,将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及产业基金,实现了跨国药企在山东投资生产零的突破,将极大提升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营商“软环境”

  筑牢发展“硬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一直紧抓优化营商环境不放松,以有力的落实举措和有温度的服务,做优营商“软环境”,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

  日前,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统一出证窗口发出了由企业完全自主承诺的施工许可证,这是山东省第一张。“因公司仓储周转困难,我们公司急需对厂区进行仓储转运中心的扩建,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急需取得进场施工许可。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尚不具备办理施工许可的申报条件。”青岛伟隆流体设备有限公司项目办理人潘相屹表示,得益于青岛高新区推出的“承诺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他们在提供承诺当天就办理了项目的施工许可证。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在施工许可领域提出了“五个一”改革目标,即“一份承诺、一个印章、一次申报、一小时办结、一次不用跑”,对工业投资项目试点采取全程自主告知承诺制方式快速申请施工许可,获得了“对标北京、山东省首创”的审批制度改革成效。

  为方便园区企业办事,青岛高新区还将“一站式”企业服务微大厅搬进了产业载体内。通过微大厅,企业不用出园区,就能享受到注册登记业务自助办理、证照等自助打印、全科审批及涉税业务远程视频实时咨询服务、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等政务服务。此外,微大厅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定制惠企政策咨询、园区服务等产业载体服务“特色清单”,并设置了“税企服务站”,可及时向园区企业宣传最新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打造符合高新区实际、体现高新特色的产业载体“一站式”企业服务新模式。

  “一站式服务,效率非常快,还不用多跑腿!”对于服务大厅“搬进”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山东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虹非常满意,“极大方便了园区企业办事!”

  解企业之所忧,助企业之所成,是青岛高新区落实青岛市 “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新区持续锻造“谋事为群众”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效能,以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办事效率、一流的工作作风做好为企为民审批服务。”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部长耿凯表示。

  三十而“励”,高新“擎”岛,2022年,青岛高新区迎来30岁“生日”。当前,青岛高新区正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委“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全面实施“1264”战略,锚定“奋战五年,重回前十”“1个目标”,把握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个任务”,实施科技创新提升、项目落地提速、产业培育提质、人才集聚提效、金融赋能提档、城市品质提能“6个攻坚行动”,强化党建统领、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安全稳定“4个保障”,推动高新产业加速崛起,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火炬”和“引擎”,为青岛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展现“高新担当”。

2022-09-26 以“高”“新”为笔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723.html 1 青岛高新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