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第A18版:双创建设 烟台高新区

烟台高新区:谱写双创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东仪光电  本版图片来源:烟台高新区

  烟台国科装备科技园

  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

  创业大厦CBD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

  航空航天产业园

  环渤海高研院

  绿叶制药生产线

  派诺生物生产线

  东方蓝天钛金

  博安生物生产车间

  ▶ 本报记者 于大勇  特约通讯员 郭健


  小微企业茁壮成长、高精尖产业逐梦潮头、大中企业顶天立地,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展现着烟台高新区双创蓬勃发展的无限风采。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坚定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变革性思维、突破性举措,锐意进取,勇开新局,让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新起点、新路径、新征程,烟台高新区正向着为烟台市高质量发展做示范、当引擎的目标大步迈进。


  这里有国内第一家打破国外进口光谱仪垄断、实现光谱仪出口、攻克光学元件衍射光栅关键核心技术的东仪集团;

  这里有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的在孵企业烟台屹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这里有乘“网”而上,用一条腿走出精彩创业人生的“90后”龚钰犇;

  这里还有烟台市数量最多的瞪羚企业;

  ……

  小微企业茁壮成长、高精尖产业逐梦潮头、大中企业顶天立地,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展现着双创蓬勃发展的无限风采。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坚定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变革性思维、突破性举措,锐意进取,勇开新局,让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链长制

  优势产业更具优势

  产业的高度决定发展水平。作为区域创新发展动力源,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精耕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激荡“生长的力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生物医药是烟台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去年以来,烟台市提出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在该市“9+N”产业中“率先打样”,成立“链长制”工作专班,围绕创新药物、高端原料药、康复辅具与高端医疗器械、中医药、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医疗健康大数据、医美产品、细胞与基因治疗八大细分领域,实行“一链长、一布局、一链办、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围绕“1+3+X”产业园区部署,烟台实施链主领航工程、创新平台工程、临床协同工程、载体建设工程、人才引育工程等九大工程,全面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烟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烟台高新区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链长制”引领下,烟台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绿叶制药、赛春生物、艾多美等企业为产业主体,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烟台医药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为孵化基地,以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为交流平台,以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为投融资保障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目前,绿叶制药旗下派诺生物新冠疫苗已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临床试验申请,疫苗商业化试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山东博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提交正式上市材料,预计年内实现港股上市;博安生物治疗骨质疏松药(地舒单抗注射液)正在推进上市程序,3款生物类似物药正在推进临床三期实验。

  “研究院为孵化器提供高端项目孵化,孵化器为产业园输送高技术企业,形成稳定并且持续互动的发展模式,不断推进产品多元化、市场全球化、科研市场化。在推动核心部件研发的同时,带动分析仪器、高端医疗器械、环保工程、核电检测业务等多条产业链交叉融合发展。”山东东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东仪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珍阳介绍说,目前东仪光电产业园已聚集了20多家产业链相关上下游企业,推动关联产业共享平台资源,聚集发展,努力打造烟台市乃至山东省高端分析仪器研发制造高地。

  烟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烟台高新区将坚持链条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抢占产业新一轮变革制高点,以光电应用为主要方向,以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为核心布局,面向集成电路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终端应用等关键领域,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构建集设计、生产、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新光电产业集群。

  梯度培育机制

  “瞪羚”奔跑加速度

  汉鑫科技开发的车路协同管理及服务平台项目,是未来“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华鼎伟业开发的智慧照明与安全管理系统,节能可达80%以上;泰利模具研发的“汽车模具3D打印柔性制造技术”,实现了汽车模具的高效智能制造,填补了国内空白;水禾土生物推进的新创制抗植物病毒生物制剂D19项目,填补国内关于微生物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发现近30年的空白……

  一只只高速奔跑的“瞪羚”,正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有生力量。

  今年7月,山东省工信厅公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名单,烟台61家企业入围该名单。其中,烟台高新区有11家,获批数量居烟台市第一位。

  烟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烟台高新区将瞪羚企业培育工作作为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创新发展,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引导瞪羚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具体措施包括:用心用情抓企业帮扶,落实好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建立企业服务包保机制,筛选205家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由11名区级领导干部、20个部门单位共同包保,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同时,烟台高新区启动实施工业经济5年倍增计划,制定出台突破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系列扶持政策,形成覆盖所有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一系列大手笔政策措施推动下,烟台高新区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28家,新增山东省级瞪羚企业11家、山东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烟台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

  措施好不好,企业最具发言权。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尚伟表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烟台高新区管委会多次给予指导帮扶,企业服务专员从政策梳理、项目申报、困难帮扶等多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我们公司能成功申报瞪羚企业,离不开政府部门无微不至地帮助。”

  今年5月,烟台市公布了2022年第一批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名单,烟台高新区有9家企业榜上有名。

  烟台高新区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旨在有效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有效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工业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烟台高新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引领更多中小企业实现高成长、新跨越,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彩。”烟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全链条孵化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场车祸,让舍己救人的“90后”——从山东工商学院毕业的龚钰犇失去了右腿。“别人走一步都会留下两个脚印,而我走一步只有一个脚印。所以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用一条腿走出精彩人生路。”

  一步一脚印,奔向梦想。坐着轮椅的龚钰犇,积极投身创业,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2016年,龚钰犇与5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大犇网络科技,乘“网”而上,搭乘电商快车,销售烟台大樱桃、烟台苹果、烟台特色果干等农产品,赚取了毕业后的第一桶金。

  “我一直在新的领域尝试,一直在做,从未止步。”2021年3月,龚钰犇又开始在全新的领域——私域电商展开新尝试,并创立了“大犇心选”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将服务拓展至全国,做得风生水起。

  创业7年来,龚钰犇的企业营业额突破亿元,带动120余农户实现高质量就业,5300余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双创”少不了一个“众”字,以高水平“双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归根结底要靠各类市场主体发力。在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的烟台高新区,只要有想法,这里就是化“浪漫想象”为“美丽现实”的热土。

  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烟台围绕“1+233”工作体系,精心探索“深耕双创、孵化未来”新路径。作为烟台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烟台高新区更是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双创发展之路。

  今年6月,烟台屹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功能粉体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作为导电粉体材料及电子封装重要技术之一,新型导电银粉将有力推动电子封装国产化进程,提高我国电子封装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电子封装材料的国产化作出贡献。

  据了解,烟台屹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烟台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校科技园的在孵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宋曰海致力于高性能导电粉体材料以及材料表面工程研究,已在国内外高水平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及厅级课题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

  “在孵企业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是烟台高新区澎湃创新活力的生动体现。”烟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烟台高新区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多举措推动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孵化能力,孵化培育出了一批具有突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智汇高新

  人才服务更有温度

  “去年7月,孩子面临小升初,择校成了一大难题。烟台高新区人才办主动帮我进行了人才分类认定,确认我属于D类重点人才,子女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自主选择学校。工作人员帮我向市里提交了申报材料,全程不见面,不用跑一趟腿,孩子就顺利进入了心仪的学校,这可帮了我们大忙。”提起烟台高新区的人才服务,烟台市“双百计划”高端创业人才姜永赞不绝口。

  姜永硕士毕业近14年,先后在国内外一流海洋工程设计公司工作。被烟台高新区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人才服务所打动来此创业,如今他的妻子与孩子都跟随他来到烟台高新区定居,夫妻俩共同经营公司,主要从事智慧船舶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及装备研发工作。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要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让创新人才毫无后顾之忧地展示才华与热情。”烟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爱才、尊才、惜才,始终是烟台高新区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深耕“服务+环境”优才生态,进一步提升“智汇高新”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持续推进人才发展服务工作,为人才提供配偶调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培训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确保人才引进、培育、支持、服务等“一揽子”激励政策落实落地,让各类人才扎根高新无忧发展。

  与此同时,烟台高新区还积极探索个性化人才服务,通过开辟人才引育绿色通道、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给予广大人才更大支持、更多帮助。

  为帮助人才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烟台高新区畅通高层次人才贷款融资渠道,助力人才项目落地生根、人才企业快速发展。

  烟台和盛康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晴伟就是“人才贷”的受益者。“2020年我们接手了一个大项目,当时需要垫付一定规模的资金,但是企业资金特别紧张。烟台高新区管委会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帮我们对接银行,为企业提供了一次性无抵押、纯信用贷款300万元。拿着这些贷款,我们最终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徐晴伟说。

  烟台高新区以“快人一步”的姿态加速人才政策兑现,全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累计受理人才业务办理及政策咨询4600余人次;办理高校毕业生及人事档案服务400余人次;为各类人才发放“蓝海英才”优秀青年生活补贴、创业启动资金、青年人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技能培训等资金3100余万元,为人才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为赛泽医疗、华锦祥云等企业提供“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金融支持8000余万元,有效推动了人才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新起点、新路径、新征程,烟台高新区正激荡着双创的磅礴伟力,向着为烟台市高质量发展做示范、当引擎的目标大步迈进!

2022-09-2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720.html 1 烟台高新区:谱写双创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