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第A21版:双创建设 兰州高新区

兰州高新区:双创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  本版图片来源:兰州高新区

  兰州高新区雁滩园区

  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西脉新材料

  陇神戎发药业有限公司

  兰州高新区科技孵化大厦

  ▶ 本报记者  李洋  特约通讯员  焦有军  龚智宏


  “今年1-6月,兰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同比增长10.7%,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7亿元,同比增长15%……”8月12日,科技部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兰州高新区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这份殊荣来自该高新区多年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如今,这里不仅是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亦是人才筑梦的沃土。


  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兰州高新区把作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和“强省会”的助推器,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己任,充分发挥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在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优势,分阶段、分类别、多角度地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孵化服务和各类增值服务,降低创业企业风险,减少创业企业成本,放大企业集聚培育效应,让企业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创新驱动发展

  引领产业高质量增长

  多年来,兰州高新区紧盯科技体制创新、科技品质提升、东西合作交流、人才人力集聚、生态文明示范“五区”定位,瞄准产业链重点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全力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与节能环保、大数据技术产业等集群发展。

  为激发新兴产业动能,2020年6月,兰州高新区专项制定《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西北)健康科技产业园、甘肃省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及检验检测研发平台等重大产业项目。兰州高新区企业研制的口蹄疫疫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非洲猪瘟疫苗率先实现疫苗免疫保护力突破;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产品合计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拥有国内唯一经政府许可的肉毒素生产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佛慈制药、陇神戎发、奇正藏药等中(藏)医药企业产品已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中(藏)药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兰州高新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切入点,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研所就生物医药平台建设、建设中药经典名方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有效支撑区内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企业200多家,实现总产值200多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企业近50家,实现总产值70亿元;新材料企业40多家,实现总产值近100亿元。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甘肃省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就是“强科技”,即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增强基础研究能力、科学发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一直以来,兰州高新区始终把高科技的产业化之路作为矢志不渝的建区宗旨,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和密码。为此,兰州高新区下足“硬功夫”,拿出“真金白银”。今年,兰州高新区已累计兑现各类补贴资金4942.9万元,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5.6亿元,发放“银税互动”贷款9374万元和一次性留工补助、稳岗补贴1146万元,落实孵化器房租减免1000万元。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兰州高新区积极落实政策,拨付高新区科技奖补资金2400余万元、省级奖补资金2210万元,惠及高新技术企业近300家。同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全面落实政策,发挥阶段性降费、纾困资金、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叠加效应,落实216名应届毕业生进入科技部企业科研助理岗位。

  厚植双创沃土

  全链条生态体系日益完善

  “双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举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双创”大赛,加快建设兰州高新区(北欧)离岸创新中心、西北海创中心,推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甘肃省中药经典名方研究院,与上海张江开展中医药创新合作研究,谋划陇粤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无人机产业园等项目……近年来,兰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着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孵化链条,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孵化服务和各类增值服务,降低创业企业风险,减少创业企业成本,放大企业集聚培育效应,让企业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积极探索孵化器发展新模式。

  在“双创”及孵化器建设方面,兰州高新区走在了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前列,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该高新区已认定了30家众创空间和15家孵化器。今年,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继续扩大孵化面积,推动科技孵化事业。目前,创业中心管理的孵化面积有高新大厦、电商大厦、创新工场等4处,总孵化面积约6万平方米,新引进西拓能源、中诚智行、银乾信息等科技型企业57家,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000人以上;新增兰州睿创博迪信息公司“兰州市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基地—数据智能联合实验室”、甘肃聿肃科技发展公司“兰州市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创新平台。

  作为兰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创新工场以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已有1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累计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600余人,甘肃易坤环境、兰州绿水晶等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各类孵化器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已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同时,在企业孵化领域,兰州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政策措施,逐步构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体系。近年来,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持续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孵化链条,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孵化服务和各类增值服务。

  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已完成华科信息、束流线、壹杰华安等33家在孵企业中小企业登记入库、2家在孵企业上规入库的申报指导工作;已完成奥莱克、众方智能等13家在孵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其中12家在孵企业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推荐指导的华高永昌、卓凡电子、天将网络、大恒电子等11家在孵企业被授予兰州高新区202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入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750多家;培育了一批各产业领域代表性企业。目前,各类孵化器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已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发挥“店小二”精神

  保姆式孵化服务再升级

  为切实发扬“店小二”精神,兰州高新区通过创新服务方式,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孵化企业众多、项目类型不同、企业需求不一等特点,依托信息科技企业的大数据优势,积极打造了兰州高新区孵化服务管理平台,并持续加快完善孵化板块服务事项,提升“代帮办”服务水平,充分做到“不见面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厚植创业沃土,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作为甘肃省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连续多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考核认定为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该中心建立的兰州高新区科技创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科协专利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可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免费文献检索、科技查新等服务,访问量累计超过18万次,文献资料下载超过4.3万次;其建立的兰州高新区院士专家工作服务中心、“海智计划”甘肃基地工作站、甘肃老教授工作站等为构建人才基地,促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发挥着积极作用。

  建立创业辅导平台。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企业联络员+企业辅导员+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优化孵化服务环境,2021年完成6场创客训练营、专题培训会等双创活动。新聘请21名金融、科技、财务、企业管理等行业知名的创业导师,为园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辅导。全年开展创业导师进企业活动5次,从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举办“甘肃省知识产权宣讲走进高新区”的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组织精通机械、中陇节能、天禾生物等5家企业参加兰洽会;组织千岩竞秀、森续环保等4家在孵企业参加2021年“创客中国”甘肃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比赛中有4家企业获奖。

  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发挥国家级孵化平台作用,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入孵门槛,全面落实企业房租减免政策,目前已为园区企业房租减免417.4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举办创业沙龙、融资研讨会等双创活动,继续做好融资服务工作,进一步帮助在孵企业搭建融资桥梁。2022年上半年孵化器内华科、云创智胜、兴睿阳光、京兰信息、万华金慧等9家在孵企业,通过天使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融资2446.5万元。同时,该中心以获批“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为契机,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加速科技企业成长,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高新区科技金融薄弱环节,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探索设立了多只风险投资基金。与金城资本合作设立4.5亿元的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兴陇基金共同发起设立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与创置投公司共同设立了220万元的兰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甘肃兴陇兰州高新区天使投资基金认购甘肃华大方瑞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增资扩股120万元,投资期限2年,增资后兰州高新区天使投资基金成为华大方瑞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71%;兰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投资基金认购兰州尚方医药有限公司增资扩股100万元,成为尚方堂国医馆第二大股东,计划投资期限3年。此外,该中心还积极推荐高新区有融资需求的肽谷公司、华帜天成、百源基因等企业给各投资机构,协调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和资源赋能。积极与兰州银行、甘肃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对接,开展银企对接会,推动普惠金融和直接融资,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

  打造创新强磁场

  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兰州高新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0个以上,引进急需紧缺及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人才总量达到9.5万人以上。

  兰州高新区雁滩园区的兰州留创园二层,是兰州肽谷研究院实验室所在地。近日,P2、多肽合成、肽库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内,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操作分子筛选仪器进行多肽药物筛选实验。在旁边的会议室内,院长王珠银正和团队人员进行学术讨论,内容是多肽药物的研发进度。

  王珠银来自甘肃天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赴美留学取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潜心于生物学研究,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9年,王珠银带着一项国际专利来到兰州。来兰之前,王珠银有过这样的顾虑:兰州的创业环境、投资前景和人才支撑与大城市差距太大,能否支撑起自己干事创业的梦想。不过,经过再三斟酌,怀有深厚家乡情怀的他还是决定先到兰州看看。

  到兰州之后,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颠覆了王珠银原有的认知。“兰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不仅办公条件好,政务服务也很贴心。而且,我们的交流一拍即合,项目推进得非常快!”王珠银介绍说,当时,为加快项目落地,兰州高新区成立了兰州肽谷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债转股形式给予肽谷研究院8000万元资金支持。至此,兰州肽谷研究院正式落户兰州高新区。

  “背靠兰州大学科研力量和一批高端人才,兰州有多肽新药创制及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 据兰州肽谷研究院院长王珠银介绍,目前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人数占比高达44%。如今,兰州肽谷研究院治疗骨质疏松、抗高原缺氧、抗脑胶质瘤等4条研发管线,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明年有望取得1-2个一期临床批件,意义重大。

  类似的人才引进案例在兰州高新区还有许多,比如,做水处理环保产业的王刚,从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起步,现在做到年营业收入几千万元;奇正藏药的雷菊芳,让传统藏医药步入海外市场;海默科技的窦剑文,以实时采集监测油田数据实现油田智能化采集,该成果在高新区孵化并实现产业化,海默科技也成长为上市公司。

  打造创新策源高地,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据了解,兰州高新区将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落实好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强科技”嵌入到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领域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中关村·兰州协同发展中心建设,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创新策源高地。

  “兰州高新区将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重大人才计划实施机制,培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储备,拓宽科技人才发展通道,努力打造西部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兰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兰州高新区将聚焦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要求,继续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以培育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以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将其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2-09-2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718.html 1 兰州高新区:双创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