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第A23版:双创建设 苏州高新区

苏州高新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

  本版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  苏州创业园

  苏州高新区远眺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苏州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

  医疗器械产业园加速器

  ▶ 张伟敏


  多年来,苏州高新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招才引智,剑指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提供贴心的政务服务、切实的孵化培育体系、优质的金融政策,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接下来,苏州高新区将以最实措施、最强载体、最优机制、最好服务,全力做优“创业者乐园 创新者天堂”两大生态,扎实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生态活跃、创新协同高效的产业科创主阵地。


  “苏州高新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务实高效的服务,真的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我和众多选择这里创业的年轻人都得到了美好的开端,促成了事业的腾飞!”近日,提起公司开办以来的快速发展,怡道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史力发出了这番感叹。

  多年来,苏州高新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招才引智,剑指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提供贴心的政务服务、切实的孵化培育体系、优质的金融政策,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保姆”式服务

  建立全方位政策保障

  2020年4月,作为重点科技项目落户苏州高新区的怡道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重组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自落户以来,苏州高新区各相关部门实施精准服务,为其创始人史力博士量身定制了人才申报计划,推动该公司创业团队先后入选苏州高新区领军重点创新团队、姑苏领军人才、姑苏重大创新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立项金额达2700万元。

  谈起在苏州高新区两年多的发展,史力说:“各类政策的落实和兑现从不打折扣,几乎是‘保姆式’的服务!”良好环境促进良好发展。目前,怡道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已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潜在独角兽企业。

  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据了解,苏州高新区出台了包括产业创新、企业引培、人才集聚、院所发展、科技服务等五大类20余项前瞻性、突破性人才科技政策。

  2020年11月,苏州高新区在苏州市率先发布人才新政打造“创业者乐园 创新者天堂”,明确苏州高新区每年立项支持200名以上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项目扶持经费、600万元的安家补贴、2000平方米办公场所3年全额租金补贴。对于创新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加大支持比例,每年立项支持名额提升至30个,给予最高100万元的项目经费和100万元的安家补贴。

  与暖心政策同步,更多贴心服务紧随而来。去年1月,苏州高新区在江苏省率先打造“审批+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中心的建立让办理时限提速90%,企业开办“全程无忧”;创新实施“苏新乐居、才就舒心”人才乐居品牌,打造“亲清政商汇2.0”平台,全力构建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在政策促进下,目前,苏州高新区累计拥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230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6人次,各级领军人才指标位次均居苏州市前列,苏州高新区人才企业年产值超300亿元,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已有近3000家企业纳入创新积分平台管理,实现苏州高新区各阶段创新型企业全覆盖,42家企业入选首批试点国家高新区创新积分500企业名单,入选数量位居江苏省各高新区首位。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

  构建产业孵化平台体系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多亏了苏州高新区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让我们如雨后春笋般地节节拔高!”发出这番感叹的是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负责人。

  科塞尔医疗是一家血管介入器械研发企业,于2016年入驻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之初,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帮助科塞尔医疗申报并获批了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项目的立项,还推荐该公司申报了江苏省成果转化招标项目,成功获批项目资金支持约750万元。

  科塞尔医疗研发的外周介入领域的腔静脉滤器产品,需要在国家药监局进行产品注册申报,可是因为该产品具较高创新性,因而市面上没有可对比产品,该产品名称也不在器械审批目录中。为了帮助科塞尔医疗顺利通过注册审评申报,孵化器产品注册申报辅导小组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审批中心反复沟通、邀请该领域专家组织多场评审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终帮助该企业外周介入领域的腔静脉滤器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并于2021年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正式上市。同年,该产品相继获得欧盟CE、韩国KFDA、美国FDA证书,进入全球市场。

  目前,科塞尔医疗已经成功从孵化器毕业,完成了超亿元融资。

  孵化器是“双创”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在培育和支持孵化载体、完善孵化体系、拓展孵化链条、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去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年度评价结果。苏州高新区成绩喜人,有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优秀(A类)评价,分别是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苏州火炬创新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安达睿宁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今年8月,江苏省科技厅公示了2022年度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名单,苏州高新区的京苏创客空间、中科(苏州)高端人才创新园、尚大(苏州)智能创客空间、中欧国际医药健康创新中心等13家众创空间成功入选,新增数创历史新高,位列苏州市前列。

  其中,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苏州创业园),于1993年获批设立,1994年正式运营,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际企业孵化器。自成立以来,该创业园聚焦高端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先后获得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火炬计划先进集体等40多项荣誉。

  苏州安达睿宁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和生态体系的建设,主要运营管理位于苏州高新区金山路198号的苏州安达科技园。该产业园坚持全面市场化的运作,注重质量,采用标准化的服务模式、系统化的服务流程、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进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帮助入孵企业快速孵化成长;坚持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与一批高质量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建立战略关系,整合多方资源,解决入孵企业的实际问题。2020年,该公司运营管理的苏州安达科技园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

  中欧国际医药健康创新中心以“创新、创业、创意、创投”四创服务理念吸引优质创新团队和企业入驻,助力产业生态的构建,通过专业服务帮助入驻企业和团队解决创业期的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和媒体推介等个性化服务;依托多年来在科技服务和咨询服务中积累的能力和资源,吸引培育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落地,构建以医疗器械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方向的专业型众创空间。

  尚大(苏州)智能创客空间由上海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和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开区合作共建,打造集群化孵化服务平台和共享环境,以“政府资金引导、政产学研合作、全球资源汇集、创新基地打造、开放平台搭建”面向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逐步成为上海大学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安全技术等领域重要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蓉创空间的“蓉”指代成都。蓉创空间依托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等,围绕苏州高新区产业发展重点,致力于成为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区域企业的高端人才孵化服务平台。该空间建立“资源+资金”的企业-专家-政府-资本协同创新生态圈和众创空间-加速器的企业孵化链条,同时打通加速器-科技园-产业园的孵化体系;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需要为导向,逐步建成集种子培育、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平台。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全力推进科创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将其作为培育科技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高标准建设了中国苏州创业园、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苏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腾讯(苏州)数字基地、上市总部园等特色产业园,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的产业孵化体系。

  2020年,《苏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出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高新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021年,苏州高新区对各级各类孵化器认定奖励近2000万元,大力支持了孵化器的发展。

  截至2022年8月,苏州高新区已集聚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省级79家、市级74家,高新区级64家,另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累计集聚孵化器42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4家,均列苏州市前列。

  今年6月,因孵化器运行成效明显,苏州高新区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督查激励专项支持。

  集聚百余院所平台

  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今年春天,在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凭借“人体器官芯片的构建与精准介观测量”项目、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功能材料技术研究所凭借“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总决赛最高奖——优胜奖。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是苏州高新区百余家院所平台中的两家。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引进了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院所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这些院所平台已经成为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的“聚宝盆、策源地、强引擎”。

  今年9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启动首批招生。未来,该校区将打造一支约1000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全力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和团队,明确五大学科群和人工智能、软件工程、集成电路等优先发展方向,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落户苏州高新区、更多高层次人才逐梦苏州高新区。

  据了解,苏州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49%,列苏州市各区第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0.79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78倍、全省平均水平的2.86倍。

  产学研用融合,凝聚出强大的创新力。近3年,苏州高新区获批省级基础研究项目17项,实施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4项。2021年,苏州高新区获得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奖项总数在江苏省高新区中居领先地位。

  今年,苏州高新区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公司,聚焦搭平台、优服务、促转化,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协同联动。目前,该公司已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筹建的成果转化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正在加快推进,将全面助推区域科技成果更高效转化落地。

  成立多个百亿级基金

  深化科技金融支撑

  “我们近期资金量需求大,正愁没有好的途径。苏州高新区在了解我们的困难后,主动服务,不出3天我们就成功获批1000万元数字贷授信,利率还低于基准利率!”江苏唯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数字贷”是苏州高新区科创局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产业发展赋能的政策性信贷产品,根据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情况设置不同贷款额度,最高可发放1000万元贷款,并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授信评估和审批机制,具有门槛低、利率优、额度高、放贷快等特点。

  资本赋能,引领未来。不只是“数字贷”,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苏高新科技金融”模式,入围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批“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实施单位,获批全国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和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区域、江苏省首批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和科技金融特色服务基地等。

  政策支持力度大。苏州高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实施办法》和科技贷款贴息、科技保费补贴、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和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池管理等4项配套实施细则,形成“科技金融1+4”政策体系。近5年来,苏州高新区累计补贴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811家,累计金额近8000万元;保费补贴283家,累计金额近1000万元。

  平台服务覆盖广。苏州高新区建设省级特色小镇——苏州金融小镇,集聚各类金融投资机构720多家,资金规模达1130亿元。苏州高新区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开展集政策申报、科技贷款、投资服务等一站式平台服务。建立苏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股权路演平台),累计帮助近百家企业获得融资25亿元。苏州高新区设立了国内首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路演中心、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基地等开放平台,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走出国门提供更多路径。

  产品灵活创新强。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创新招投联动机制,苏州高新区设立了10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母基金、1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以及总规模20亿元的科创天使投资基金;积极落实省级“苏科贷”、市级“科贷通”,创新推出“3天续贷”服务模式,帮助企业缩短资金周转时间,防止高息过桥融资和资金断裂,累计支持1800余家企业获得近100亿元授信;持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陆续推出“高新贷”“科技成果转化贷”“融医贷”“数字贷”“创新积分贷”,引导合作银行重点加强对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医疗器械、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

  另外,苏州高新区还推出100亿元“人才保”、10亿元“人才投”,让人才创业无忧。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促进企业优质发展。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经集聚上市企业26家、独角兽及培育企业33家、瞪羚企业29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位居江苏省高新区前列。

  苏州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表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一圈一带”交汇点位置为苏州高新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接下来,苏州高新区将以最实措施、最强载体、最优机制、最好服务,全力做优“创业者乐园 创新者天堂”两大生态,全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生态活跃、创新协同高效的产业科创主阵地。

  按照计划,到2025年,苏州高新区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上市企业超50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300名以上。

2022-09-2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716.html 1 苏州高新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