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第A5版:双创建设 杭州高新区

树牢“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杭州高新区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奋力迈进

  杭州高新区(滨江)全景 徐青青/摄

  杭州高新区(滨江)全景 徐青青/摄

  企业研发实验室 徐青青/摄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团队开展新材料性能参数测试。朱旭洁/摄

  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体效果图  图片来源:杭州高新区(滨江)

  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小镇 吕寿承/摄

  ▶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肖鳕桐


  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紧紧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的战略定位,坚持树牢“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造数字经济引擎,织密协同创新网络,聚合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实现新的跃升。


  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紧紧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的战略定位,坚持树牢“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GDP首破千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8亿元,居杭州市第一。在2021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位居第五,蝉联浙江省“科技创新鼎”。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创新指数、亩均效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发展等综合指数,持续位列浙江省第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坚持创新制胜、攻坚稳进提质,把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取向和具化载体,努力将高新区发展推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

  厚植创新人才“源动力”

  “杭州高新区(滨江)不仅为我们提供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等,而且为企业前期储备交叉领域的优质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剂泰医药CEO赖才达说。

  两年前,32岁的赖才达来到杭州高新区(滨江)创办了剂泰医药,主要做以人工智能驱动药物递送以及制剂开发。而通过AI做药物制剂开发,需要懂算法的人才,也需要医药领域的专业人才,还要有擅长将科技成果转换成项目的人才。

  在赖才达看来,选择到一个城市创业,最看重的就是所在的行业生态圈里有没有足够多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很显然,杭州高新区(滨江)正是这类人才的集中地。

  人才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的核心密码。作为人口平均年龄仅33.5岁的青春之区、创新之区和活力之区,杭州高新区(滨江)牢牢抓住人才这一发展核心密码,以开放的心态和拥抱的姿态汇聚天下英才,拿出最大诚意创造广阔舞台、营造最优环境,努力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积蓄澎湃动能。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迭代实施“5050计划”和“5151”创业陪跑计划,首推“人才战略伙伴专家公推制”,为人才提供多元化的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人才生态,做细做实人才服务,坚定不移走“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高新发展之路。

  在今年5月举行的杭州市滨江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第五届滨江国际人才节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推进天堂硅谷人才行动的实施意见》。天堂硅谷人才行动形成了“1+5+20”体系,包括聚焦一个目标,到2025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超过50万人,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5万名,新引进各类人才计划专家200名;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行动、人才雁阵格局拓展行动、引才育才品牌锻造行动、人才生态提质升级行动和人才工作整体智治行动五大行动;实施20项具体细则。

  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人才在哪里,发展就在哪里。杭州高新区(滨江)在人才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制定“天堂硅谷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加快形成评审认定和授权认定相互助力、互为补充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配额制”强化人才激励,给予用人主体更多自主决定权;深化“人才一件事”改革,集成人才工作一体化平台,试点推进留用地开发建设人才房项目;持续举办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等各类人才活动,助力青年人才拓展“朋友圈”;拓展高层次人才教育、医疗、安检等快通服务通道;在大华股份等高新企业建设产业园嵌入式幼儿园,让“父母安心上班、孩子开心入园”……不断丰富人才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才在这里快乐创业、幸福生活。

  今年1-7月,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引进人才30537人,同比增长9.48%,其中硕士和博士6966人,列杭州市第一;全区人才总量超43万。

  搭建创新平台“强磁场”

  科技创新硬核实力离不开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布局。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着力打通技术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双向融合。

  今年6月,浙江省实验室之一的白马湖实验室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成立。该实验室是由浙江省能源集团牵头,联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共建的能源领域高能级科创平台,将为浙江省“双碳”目标落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科创能力提升和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据悉,白马湖实验室将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前沿,立足浙江省产业需求,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承接国家重大任务,聚焦绿色能源的能质转化与传递,围绕太阳能转化与催化、零碳能源转化与存储、能源低碳转化与多能耦合等方向开展研发。目前,该实验室首批建设的氢能储运技术、太阳能转化与催化、能源清洁低碳、电化学储能技术和新能源材料等5个研究所已启动,未来力争建设成为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高水平新型科研机构。

  在此之前,今年5月,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揭牌,这是由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新区(滨江)三级政府共建的一所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承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同时依托大设施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重大科技创新,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并持续汇聚和培养顶尖科技人才。据悉,该研究院将在10年内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高地和产学研用合作基地;远期将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

  高能级平台是科技创新的“推进器”。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构建科创平台群落,加快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白马湖实验室和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平台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6个产业创新研究院能级,持续释放56家省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企业研究院、600余家省市研发中心的创新动能……一个以“1+2+6+N”为体系的高端创新平台集聚区呼之欲出。

  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孵化链条,加快落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奖励政策,今年力争在孵企业突破3800家。

  下好创新投入“先行棋”

  今年7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杭州高新区(滨江)企业宇视科技以《一种媒体流可靠传输和接收的方法以及装置》发明专利荣膺金奖,成为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作为智能物联行业的引领者,宇视科技积极推动发明成果转化落地,研发技术人员占其总人数50%,每年更是将10%左右的营收投入研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宇视科技是众多杭州高新区(滨江)企业“大手笔”投入创新的一个缩影。杭州高新区(滨江)牢牢抓住企业这一创新主体,把企业技术研发作为政策支持的最关键着力点,深入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始终秉持着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理念,既舍得投入更耐住性子,撬动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0.02%,支持企业深耕技术潜心研发,陪伴企业在技术积累中实现爆发式增长。

  探索更高效的科研攻关组织机制,杭州高新区(滨江)打造创新联合体,构建核心优势,坚持龙头带动,支持“链主型”企业组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和创新联合体。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3家、市级创新联合体11家,分布在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融合、下一代未来网络技术等细分产业链,由“链主”企业主导撬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

  政府搭平台、建机制,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创新主体密集倾斜,催生出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今年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增授权专利9352件,同比增长14.3%,每万人发明专利量达479件,居浙江省第一;29家企业入围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29项成果获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

  做优创新创业“大生态”

  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双自联动”优势,坚持“主动报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理念,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杭州高新区(滨江)是一个服务型政府,这里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特别适合创业。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他们,甚至他们还会想在你的前头”宏杉科技负责人杨柳说,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影响。“政府主动联系我们,帮助我们办理了物流通行证,解决了燃眉之急。并且减免了3年租金和部分电费,提供了一系列暖心帮助。”

  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快速企稳回升,杭州高新区(滨江)制定“助企开门红18条”“助企纾困稳增长12条”等政策,在杭州市率先发布八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整合升级推出八大类56项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迭代完善3项重点专项政策,打出“1+1+X”经济工作组合拳,今年上半年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40.9亿元,兑现各类惠企产业资金29.9亿元。

  同时,杭州高新区(滨江)精准高效优服务,开展“百名干部助百企”服务活动,举办“滨江芯·浙江机”芯机联动、“光+生物医药”等技术对接会,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提供专人专链保供服务,帮助48家重点企业畅通物流通关,并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近千亿元融资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的断供之险、燃眉之急。

  此外,杭州高新区(滨江)以数字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建设数字服务、数字文化等四大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服务+数字产品交易平台”等4项制度创新成果成功入选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2022年首批优秀改革试点经验;深化“一照多址”改革,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准入准营标准,更好地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推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深化涉企服务“综合窗口”建设,迭代“上马石”等数字化服务平台……一系列创新改革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8762家。

  面向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造数字经济引擎,密织协同创新网络,聚合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实现新的跃升。

2022-09-26 树牢“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711.html 1 杭州高新区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奋力迈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