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第A2版:要闻

北斗应用加速 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一届年会现场

  ▶ 本报记者  张伟

  9月21日,在郑州召开的以“智能时空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一届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说:“北斗应用发展体现出强劲韧性,在重点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数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北斗大众应用突破口不断涌现,需求持续释放,应用数量快速增长,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北斗大众消费领域应用数量近1.4亿台,其中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3亿台。

  北斗应用不断普及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开通两年多来,在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等行业领域,以及电力、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逐步形成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并实现显著效益。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于贤成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向好,相关企业总体营业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均衡发展。

  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2022年上半年,行业领域北斗系统应用总量不断攀升,大众消费领域支持北斗的产业出货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6月底,以公安、应急为代表的国家安全领域已累计应用北斗设备近200万台套;以交通运输、能源和金融为代表的重点行业领域已累计应用北斗设备近1200万台套。

  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十四五”期间,从国家到行业再到地方,北斗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有力推动了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北斗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国家部委近两年共出台了北斗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近80项,主要在智能汽车、煤矿治理、旅游数字化、气象监测、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深化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内容涉及建设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健全覆盖芯片、模块、终端、软件、应用等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北斗产业生态。

  同时,北京、河北、天津、浙江、广东等13个省份共出台北斗相关政策近200项。各省份正在加快推进金融、能源、电力、水利、气象、减灾防灾等领域北斗国产化替代和标准化配置,鼓励创新研发各种具有北斗功能的终端设备和集成化系统,并不断扩大北斗应用规模。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武文忠表示,“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一方面,健全优化基于“北斗三号”的全国基准站服务“一张网”,完成自然资源系统基准站支持北斗三号的升级改造,构建基于北斗系统的全国高精度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将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业作为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领域北斗应用监测,全面构建自然资源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生态。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万平方米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成果展同期举行,充分展示北斗领域的各类创新成果。今年还特别增设北斗科普展区。

  作为行业最早的上市企业,北斗星通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定位芯片、模组、天线等行业优势产品,这些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测量测绘、精准农业等领域。

  作为北斗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斗天汇展出了获得2022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北斗三号短报文手表。该手表实现“向上捅破天”的双向报文通信,一次最长可达1000个汉字或10多秒语音,同时实现位置、心率、血氧、体温和环境温度等信息一键上报,为恶劣环境下搜救服务、应急通信、生命救援等提供了微型化北斗可穿戴设备。

  此外,合众思壮发布了“北斗高精度5G车载智能一体机”和“基于LoRa传输和前端解算的GNSS水库大坝位移监测解决方案”两款新品。丰图科技现场展示了以地址能力为核心、融合大数据、提供面向AI的智能位置决策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表示,未来,要不断加强支撑北斗技术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展北斗应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持续攻关,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实现芯片、终端、服务、标准一体化的自主化发展格局,让北斗更好地服务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

2022-09-2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700.html 1 北斗应用加速 赋能千行百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