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深圳前海石公园不远处,紧邻地铁9号线“梦海站”,有8栋造型独特的建筑,从空中俯瞰,好似繁体汉字“梦”字。这就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被许多香港青年称为“梦想开始的地方”。作为香港创业青年,陈升就是其中的一员。
梦工场是圆梦的地方
2015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启用。作为第一批入驻团队,陈升和他的伙伴们拿到了免费办公室的钥匙。陈升成立的前海学学科技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海外供应链管理及匹配。创业不到一年,该公司获得首轮5000万元融资,并于3年后成功孵化出区。
“在前海创业的日子里,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不断触动着我,我意识到, 应该调整最初的创业方向,从传统的人力资源咨询和教育培训转向互联网行业。”陈升说,互联网对内地来说是趋势,也是未来。
“当时团队决定在深圳前海创业,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深港合作使我体验到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开放、包容与活力,让我信心倍增;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发展潜力巨大,团队可以借着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东风,享受诸多便利,把握广阔发展空间。而且在前海随处可见‘港人港味港服务’,让我们感觉很亲切。陈升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日子,不禁感慨:“前海为香港人才发展打造了重要平台,推动香港人士在前海就业,香港人才在前海可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补贴……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让我们创办的电商企业迅猛发展。”
2019年2月,国家进一步推出了重大利好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陈升看来,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港澳地区在回归祖国后基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面对港澳地区在构建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新任务,香港青年自然是主力军,更不应缺席。
陈升说,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春风,今天的深圳正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积极推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圳发展空间大、机遇多、环境宜人,居住、工作和出差都很方便,乘坐广深港高铁十多分钟就能到香港,完全是同城化的感觉。随着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未来大湾区的机遇将更多。
“这里是十分适合香港青年梦想落地发芽的地方。”陈升时常回想起自己最初来梦工场创业的日子,“这里是我圆梦的地方。”
如今,许多和陈升一样的创业者从这里出发,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截至目前,该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45家,其中港澳团队260多家。创业团队中半数以上获得了融资,初步统计已产生900多件专利,整体营收超过10亿元。
香港青年奔赴大湾区
2018 年,陈升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我一边在香港科技大学深造,了解科创领域的最新进展,一边深入了解香港青年的新需求,希望能够把我在前海积累的创业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接着,陈升又开始了“二次创业”。这次他的目标是,为到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专业导航、孵化服务。他把公司命名为“港湾”,“希望香港青年拥抱大湾区,也希望这里成为他们的‘港湾’”。
作为第一批来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香港创业团队,陈升初来乍到时对内地的一些制度或法规、文化习俗不太了解,但无论是前海管理局,还是相关部委的领导,都非常关心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发展,这让他很快适应了在前海的工作和生活。陈升表示,每两个星期就有一些针对香港青年的座谈会,主办方会问他们在这边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陈升看来,前海的定位“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将重新设计、重新出发,利用香港的区位优势,加上前海汇聚了内地许多优秀企业,他将他们有机对接起来。陈升表示,“现在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人气越来越旺,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创新创业方面,都会有一个蓬勃的发展。”陈升认为,前海模式仅仅是一个例子,未来它会作为世界观察中国速度、中国模式的一个新窗口。
我在这片热土成长
“我是在这片热土中成长起来的!”陈升感慨,“大湾区就是我的家,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未来生活的一种常态。”如今,陈升把学习和科研放在香港,把商业网络拓展放在深圳,“希望香港青年除了‘创’以外,也能 ‘融’,寻求与内地人才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这是很多香港青年的心声。在毗邻深圳河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国际科技园里,陈升创立的“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已经签约入驻40多个香港创业团队,“希望这是一个能够成就大家梦想的舞台”。
谈起创业这些年的经验,陈升回答:“及时关注最新政策,因为这就是风口。”“前海方案”出台,他就把方案打印出来,仔细研读;香港特区政府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他就请在香港的朋友专门领取宣传册寄来深圳。
“我正在关注前海扩区的内容,将会有新的项目在前海落地。同时,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希望把在深圳学到的好经验和好模式带回去,助力香港科创发展。”说起未来的规划,陈升信心满满。
如今,陈升已参与建设多个青年创业基地,辅导了超过300个创业团队,他说:“香港青年同是湾区人,大湾区能够承载香港青年的宏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