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襄阳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担使命、挑重担、打头阵”的责任担当,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现已实现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贡献率大幅提升。
大气魄集聚人才。立足襄阳高新区、自贸片区、综保区“三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机制聚人才。出台实施“车城英才计划”和17项配套办法,以政策引力激发人才活力,提升创新创业动力,该高新区人才总量稳步增加,高层次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数量占襄阳市总量50%以上。
围绕产业聚人才。坚持产才融合,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近3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044名、人才团队85个、高校毕业生近2万人。比亚迪项目落户高新区,预计将集聚1.1万名技能人才。
搭建平台聚人才。举高新区之力推进襄阳科技城建设,先后引进院士3人、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11人、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6人。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31所高校合作,成立8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0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拓宽渠道聚人才。争取全国第四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新区,邀请70余位科技领军人才前来考察,对接高端项目40余个、引进落地项目18个、运营投产项目15个。
实举措培育人才。坚持引育并举,着力培育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本土人才队伍。重点人才跟踪培养。有计划分类别遴选一批优秀人才进行针对性、持续性培养,《“高新工匠”技能提升培养工程》荣获襄阳市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一等奖。
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与襄阳职院、汽车职院、技师学院等签订合作协议,3年招录学员538名,实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毕业即就业”,做到人才供给“一站输送”。
好生态成就人才。完善服务体系,像服务重点企业一样服务人才,让人才在高新区实现价值、收获幸福。强化保障。始终把人才投资作为效益最大的投资,近3年人才工作总投入达到2.5亿元。2021年采取“无申请享受”方式兑现2850万元人才扶持资金。强化服务、强化激励。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名专家,当好服务专员。襄阳人才超市整合资源要素,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服务,已成为全省人才超市标杆。每年评选10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率先将个人年收入和税收贡献作为评价要素,首批8名企业人才按照市级拔尖人才标准享受待遇。罗丹 辜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