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河南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今年5月召开后,洛阳市进一步将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在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洛阳市锚定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把建好创新平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该市新增创新平台270个,累计达2696个。围绕打造引领洛阳市创新发展主引擎,洛阳高标准规划建设伊滨科技城;围绕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推动5家驻洛阳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整合,挂牌运行龙门实验室;围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围绕发展中小微科创企业,规划建设一批科技产业社区和智慧岛;围绕在更大范围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在深圳、上海等地建设“飞地”孵化器。
完善人才引育用服机制。洛阳市坚持“以用为本、引育并重”,出台一揽子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人才引进方面,改革人才评价办法破除“四唯”倾向,制定优先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政策,推行柔性引才模式;人才培育方面,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人才使用方面,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13条,设立河洛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人才服务方面,推行人才服务“一站式”网上办理,增加人才公寓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政策。
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洛阳市充分发挥“政府基金+社会资本”作用,综合运用投资引导、风险补偿、上市奖励等方式,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洛阳强化基金扶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强化金融信贷支持,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资金池,完善科技融资担保代偿补偿政策,用好“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强化资本市场融资,分层筛选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指导培育,出台专项奖补办法支持企业上市。今年以来,洛阳新增2家上市企业,2家企业在中国证监会审核,4家企业在河南省证监局辅导,形成科技型企业上市梯队格局。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洛阳市通过不断深化科技研发体制、项目管理机制、成果评价机制改革,有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人员的动力活力。围绕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洛阳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计划;围绕调动驻洛高校院所创新积极性,支持高校院所深化运行管理、科研管理和人事薪酬管理改革,构建投融资机构、成果使用者、政府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围绕调动科研人才创新积极性,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分置”改革。汪冰冰 张玉书 董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