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5日
第A2版:要闻

为有源头活水来

——看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实践

  图片来源:中关村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 本报记者  张伟

  2021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贺,宣布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8月22-24日,记者在为期3天的 “探访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成就”主题采访活动中了解到,一年来,中关村围绕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努力做好体制改革的“实验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出发地”,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实践中,交出了一份生机勃勃的答卷。

  新路径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2022年6月,在中关村“1+5”支持政策中,明确提出支持企业实施“强链工程”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强链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按照“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干、谁牵头谁采购”思路,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市场反哺创新闭环。

  基于此,7月30日,全国首家国家级创新联合体(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在科技部的认可支持下正式启动运行。

  “该创新联合体由小米集团联合12家上下游企业、8家高校院所等20家创新主体共同组建,集聚智能制造领域科研、产业、应用优势资源。”小米集团技术委主席王斌介绍说。

  据悉,2022年,北京已率先支持小米、兆易创新、旷视、天智航、谊安医疗、赛诺威盛、利亚德等7家领军企业牵头实施“强链工程”,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

  为不断深化改革、挖掘创新发展不竭动力,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紧紧锚住做强创新主体这个关键抓手,一手瞄准重大产业需求抓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手抓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中将中关村这张改革创新的“金名片”擦得更亮。

  创新平台建设涌现鲜活样本

  一年前,在2021中关村论坛的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与飞镖加速器运营团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生物医药研发上引入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并设立生命谷飞镖创新孵化基金。

  “不到一年,已有11个新药研发团队入驻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飞镖加速器创始人朱鹏程说,对标国际顶级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室标准,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高端研发设备、实验室运营管理、专业的现场研发技术支持等配套资源。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董事长王颖介绍,为助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科学园不仅为专业孵化器提供“拎包入住”的实验室、车间设备,提供具有专业经验的团队配置,还千方百计地帮助科学家以及早期创业团队实现“从0到1”的加速跨越。截至2021年底,科技园已集聚创新型医药企业590余家。

  金隅智造工场是金隅集团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落地的第一个存量工业厂房升级改造项目,短短6年时间已实现从传统家具城到现代智造工场的“蝶变”。

  这里集聚了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在内的200多家科技企业、5000多位科技人才;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科创板块申请上市企业、6家智能制造行业独角兽、9个北京市重点项目。

  “2021年,园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未来2-3年,我们希望能扩至100亿元。”金隅智造工场总经理叶菲说。

  数据显示,中关村连续5年每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5万家,已诞生上市公司466家,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近500家,支持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各类共性技术平台超过1000个。

  新模式激活科技成果转化

  在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带动下,中关村引导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激发在京技术转移机构内生动力,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北京大学积极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与北京科创基金合作组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10.02亿元,用以聚焦北大重大原始创新项目,支持原始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介绍说,截至目前,基金投决会一半以上的决议项目在北京落地转化。

  姚卫浩举例说,超目科技公司是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落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企业。该公司首款核心产品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是全球首创且唯一的能够治疗这种疾病的产品,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医学空白。目前,该产品已完成国家药监局要求的医疗器械型式检验和动物实验,并将于2022年年底前在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同步启动临床工作。

  清华大学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技术以作价入股形式,在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转化落地。该项目科研团队获得了70%的股权激励,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并持续推动公司核心技术的创新迭代。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院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所需各类资源要素,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多方拓展技术转移资源。”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说,2021年以来,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了高校技术转移规律和技术投资入股的合理模式。

  “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工作对创新企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刘文博说,公司在与清华大学、天坛医院等深入合作,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司拥有1800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得益于中关村先行先试相关政策,拟扩建4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持续做大做强。

2022-09-05 ——看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实践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498.html 1 为有源头活水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