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业内专家表示,就发展趋势而言,新能源汽车将持续稳住高景气发展态势。
产销呈倍数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2万辆和4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1.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4万辆和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7倍。
“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增长良好势头。”在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看来,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处在历史高位区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6.4万辆,同比增长124%。其中,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为43万辆,同比增长10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批发销量为13.6万辆,同比增长187%。
“在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7月份销量走势超过预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7月份销量火爆的背后是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涨。“特别是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进一步凸显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4万辆和251.8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2万辆和6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7倍。
“按照乘联会数据,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46.6万辆,同比增长122.8%。随着7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到56.4万辆,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进度已经超过乘联会去年年末作出的预测。因此谨慎地看,目前需要调高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50万辆,达到600万辆。”崔东树说。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布局。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数据显示,1-7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36.2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99.2%,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390.1%。截至7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8.0万台,同比增加97.5%。
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方面,2022年7月份公共充电桩环比增加4.7万台,同比增长65.7%。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57.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68.4万台,交流充电桩89.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5台。从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5.2万台。
专家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加速,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密切关联。未来,随着充电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或将进一步加快。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发布旨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相关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助力电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持续高增长
“根据6月份以来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并未受到冲击,6-7月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均实现了增长。”崔东树介绍说,展望8月份,乘用车市场的电动化趋势依旧保持旺盛。“剔除特斯拉扩产的特殊因素,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6月份仍有增长,没有体现出车市应有的季节性回落规律,表明新能源车市的总体增长特征是需求强于供给,正常的季节规律暂时失灵。”
“当前,国内新能源购车以增购和换购为主,这部分客户群体的收入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很多家庭第二辆车用户需求被激发。即使原来没有购买第二辆车的需求,由于电动汽车的超低使用成本和灵活便利的城市短途出行优势,加之周围关注或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大增,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被有效激发。因此,目前传统车企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都呈现良好增长态势,而二线新势力车企的销量提升进一步体现了新能源汽车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市场的快速挺进。”崔东树说。
“未来几个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主要看供给侧的提升能力。”对于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发展态势,崔东树表示,随着近期新能源车型新品的持续推出,部分车企的产能提升工程逐步完成,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将保持环比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预计8-12月,新能源乘用车的月均销量将超过60万辆,实现持续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