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2日
第A8版:园区产业

强力推进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

白银高新区彰显“龙头效应”

  图片来源:白银高新区

  ▶  本报特约通讯员  马丽娅

  近年来,白银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五区”建设目标,举高新区之力加快推进,蹄疾步稳,“龙头效应”不断彰显。

  注重体制改革和环境优化

  白银高新区注重体制改革和环境优化齐头并进。制定并落实“3+2+15”创新驱动发展一系列政策,配套促进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15项具体支持政策,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205家企业累计退税5.4亿元。

  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惠企政策,出台房租减免政策,对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费及承租国有房屋租金664.65万元。

  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容缺预审+承诺制”“标准地”等创新举措,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长压缩至20个工作日。开展压覆矿产资源等6项区域化评估,企业免费共享评估成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获得感。

  注重人才引育和资金投入

  白银高新区注重人才引育和资金投入双向发力。围绕产业链集聚人才链,建成国家级院士专家服务基地、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协同创新基地25个,引进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4名,外籍专家5名,高层次创新团队20个。

  制定出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白银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人才工作,建成人才专家公寓96套。成立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指导高新区非公企业人才开展职称评审。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双创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双创项目58个。累计兑现落实政策资金5905万元,其中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资金1642万元,园区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资金1184万元,表彰奖励资金1697万元。

  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白银高新区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无缝对接。目前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90家,累计孵化企业214家,5次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评选为国家级A类孵化器。建成银西生物医药加速器、白银巨亨创新园孵化器,加快推进银东环保产业加速器建设,一体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组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白银市科近重离子束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甘肃省科学院白银实创高新产业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白银师科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10个。

  健全科技成果交易机制,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完成甘肃省市级科技成果登记54项,申请专利801件,获得授权专利630件。完善知识产权申报、奖励和保护制度,在甘肃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暨维权救助工作站,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2件,近3年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20.43亿元。

  注重产业提升和主体培育

  白银高新区注重产业提升和主体培育同频共振。围绕“两区四基地”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改造升级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高标准谋划推进循环化工、特色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昌元化工10万吨重铬酸钠、东方钛业一期10万吨钛白粉、甘肃皓天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等项目建成投产。

  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机制,健全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并举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5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25家。累计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81个。

  注重项目引进和产能合作

  白银高新区注重项目引进和产能合作互促共赢。与上海张江高新区开展深层次合作,借助张江·兰白创新成果线上平台,开展高新区政策宣传,对3家企业优秀科技成果进行推介,全力促成高新区甘肃皓天、甘肃博克斯生物、甘肃特鑫氟等企业与上海关联企业开展务实合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和甘肃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白银高新区正式加入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黄河流域45家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进一步促进人才、产业、项目的互动交流及资源共享。

  与兰州高新区开展务实合作,合力研究解决兰白“两区”建设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兰白一体化协调发展。编制“三库三清单”实施精准招商,中核钛白集团落户白银,实现了高新区总部经济和上市企业零突破。

2022-08-22 强力推进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344.html 1 白银高新区彰显“龙头效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