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皓
8月8日,西安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西安高新综保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史康度向社会各界通报一年来丝路科学城建设取得的成果。丝路科学城内,以“总部+研发+居住”为主要承载功能的中央创新区,活力日渐显现;周边“十个组团”产业项目布局更加完善。丝路科学城“一年见雏形”目标已完美实现。
宜居宜业科技新城崛起
丝路科学城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是西安高新区规划构建“一核两翼”万亿元级生产力空间新布局和“一心双廊三片区”空间结构的核心区域,也是该高新区“三次创业”的主战场、主阵地。
按照“一城三区十组团”空间布局,依托生态廊道和现有产业基础,丝路科学城建设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集聚“十个产业组团”。其中,中央创新区以“总部+研发+居住”为主要承载功能,而分散在中央创新区周边的“十个产业组团”则布局各类产业项目,着力推动“55611”产业集聚化发展。
去年6月,西安高新区提出“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目标,全面启动丝路科学城建设。经过一年“追星赶月”,如今,丝路科学城谋划布局的“六横七纵”路网体系已实现组团之间互联互通,纬三十二路、纬三十六路等“大动脉”次第打通,各组团间实现联通,城市骨架已“见雏形”;城市治理更为精细,道路绿化全面提升,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仪祉湖公园等一批公园相继开园,丝路科学城新形象已“见雏形”;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丝路国际金融创新中心等重磅项目加速推进,丝路科学城引领发展已“见雏形”。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如今,丝路科学城已集聚企业近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并形成了以三星、奕斯伟、中兴等企业为代表的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以比亚迪、众迪锂电池、正昌电子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千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以西安杨森、万隆、力邦等91家企业为代表的百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神电电器、中航汉胜、爱科赛博等307家企业为代表的百亿元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为高新区“55611”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1年,丝路科学城片区实现生产总值181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7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16.7亿元,完成固投450.7亿元。
高质量项目提速增效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项目为王。2022年,丝路科学城全力推进重点项目287个。其中,产业类项目建设令人瞩目,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三星二期、奕斯伟硅产业基地等项目已投产达效;众迪12Gwh新型动力电池、西安四腾科技园等项目加速建设;西电集团智慧产业园、高性能钛合金制品生产等项目启动建设……
一年来,丝路科学城立足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全力推进中科院地环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院(一期)、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建设,并加快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打造高质量创新生态环境,建设草堂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及秦创原上市企业园、秦创原科创基金园等空间载体,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孵化了一批创新企业。
发展“成绩单”亮点纷呈
丝路科学城建设过程中,十个产业组团的建设发展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产业承载空间,各园区积极担当作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成绩单”也是亮点纷呈。
其中,城市客厅发展中心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累计引进中铁集团、陕建集团、招商局集团等13家龙头企业。绿地贸易港、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大楼顺利封顶,丝路金融创新中心、陕建股份总部等在内10个超高层项目落地建设。
草堂科技产业园内,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产线已全部投产,12GWh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扩能项目部分厂房开始调试设备;中电科20所二期3栋厂房已封顶;大勤医药、天承生物、秦创原科创基地二期一区等项目建设顺利,预计年底竣工……
长安通讯产业园内,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已实现量产,扩产项目已于近期开工;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项目主体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4栋厂房已建成;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项目已有42栋主体封顶,H区国家电子实验园已开园运营。综合保税区则通过紧盯龙头企业“招大引强”,服务企业“延链补链”,实现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074亿元,同比增长28%。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621亿元,同比增长近30%;实现进出口总额1522亿元,同比增长22%以上,并成功助推陕西省半导体产业规模跃升至全国第四。到“十四五”末期,丝路科学城将成为西安高能级产业片区和高品质城市片区,集聚人口50万、经济规模达1万亿元。
丝路科学城这座高科技产业新城将成为西安乃至西部最闪耀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