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已批准发布1800余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2700余项部门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涉及交通、海洋、气象、测绘、环保等专业领域,以及光伏、智能网联汽车、卫星导航等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
“计量技术规范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文件,是开展测量活动的技术规则和依据,包括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介绍说,计量技术规范保障了测量活动的统一和准确可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比如,在科学领域,对于科学发现和通过定量到定性分析确定的科学原理,如果没有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科学精准的测量,就无法被复现、被评价和被认可。
在产业领域,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没有精密测量,就没有精密产品;没有统一准确的测量,就无法进行统一标准的产品质量评价,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
在民生保障方面,依据计量技术规范对水、电、气表及燃油加油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心脑电测量仪器、大气采样器等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法制管理计量器具进行监管,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进行检验,才能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还存在计量技术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充分、计量技术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制定测量的技术方法和规则,从而使计量在与测量活动相关的应用场景中,解决‘测不出、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促进计量技术规范的广泛应用,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张益群说。
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计量技术规范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和需求驱动并重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指导意见》还提出,在强化计量技术规范对关键领域的支撑方面,加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医疗健康等领域计量方法研究,填补计量技术规范空白。
张益群说,《指导意见》的出台,就是要充分发挥计量技术委员会作用,推动计量技术委员会结合新形势新需求,紧盯国际科技前沿,加强计量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填补计量技术空白,提升计量技术规范供给质量,推进我国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的迭代升级,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