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第A9版:创业孵化

杨创:跨界融合构建技术交易“淘宝”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一家积极探索孵化服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正成为国内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领域的后起之秀。

  如今,由其建立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已在国内32个城市和海外11个国家建立分中心;其所发起改制的上海技术交易所,已成为具有自持交易牌照的技术要素市场,并同中国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构成了国内技术要素市场的三大节点市场。

  这家孵化器,就是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以下简称“杨创”)。究竟是什么机缘,让它跨界深耕,成为技术转移 和技术交易领域的中坚力量?

  最早促进大学生创业

  孵化器之一

  鲜有人知,杨创的诞生,源于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末,时任上海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带领有关委办,就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请市科委牵头,会同杨浦、徐汇两个区,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近各造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复旦、交大都是有名的大学,科研成果比较多,有很强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

  1997年8月,杨创(原上海高科技企业杨浦孵化基地)在复旦大学旁的上海天明糖果食品厂有限公司旧厂房里诞生。

  “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探索挖掘创新源头,既孵化企业也孵化项目,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杨创总经理谢吉华说,“我们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于2005年建立科技创业苗圃。”

  近年来,杨创开始探索提升知识管理能力。这种知识管理能力,既包括挖掘创新资源和高校科技成果,也包括做好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并完成交易和评价等。

  “这里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在挖掘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的过程中,建立功能性平台,吸引更多技术供给方、需求方、资本方和中介服务机构。二是在完成供需挖掘后,完善技术要素市场,撮合技术发明方、拥有方和需求方,把非标准化产品变成可交易产品,在枢纽下完成技术交易。”谢吉华表示。

  打造全球创新生态体系

  2013年,杨创启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筹备工作,并于2014年获得科技部批复。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揭牌成立,正式打造覆盖全球网络的创新生态体系。

  截至今年7月20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平台集聚了各类专业科技服务机构1007家。2021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收集各类创新需求1942项,撬动企业意向投入金额33.73亿元,形成需求解决方案826项,解决实际技术需求243项。

  “近年来,我们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设,进一步打通全球创新要素流转通道,承接和打造上海研发与转化功能型服务平台,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助力双创孵化事业更好落地。”谢吉华表示,“得益于该平台,每年有200多家项目竞标入驻上海杨浦科技创新中心,每年创业苗圃里会诞生100多家企业。”

  早在1993年,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交易市场率先设立。但当时因没有自持交易牌照,上海技术交易所在技术交易上一直较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2015年,杨创启动上海技术交易所改制工作,并于2019年正式获得国务院与中国证监会批复,获得相应的交易牌照。2020年10月28日,杨创发起改制的上海技术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

  如今,杨创构建技术要素市场,通过技术交易实现创新要素资源更好地汇聚,打通技术权益类市场化配置全链条服务,并通过全国性技术交易,进一步提升了杨浦科技创业中心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

  截至7月20日,上海技术交易所平台汇集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累计1641家。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以来,累计开具交易凭证46.98亿元,交易备案登记11.99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424.39亿元。

  搭建更多更好市场化平台

  在谢吉华看来,积极探索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孵化器行业发展和杨创自身发展的共同需要。

  “中国要实现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技术要素市场;企业也需要更多外部资源助其发展;孵化器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链条过程中需要挖掘及整合更多创新资源,以更好地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我们自身希望能在提升知识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资产和资本管理能力。”谢吉华表示。

  杨创2019年底获得上海技术交易所交易牌照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为其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全球和中国经济秩序变革组合的进程中,杨创抢抓机遇,适应变化,使得各项业务在变革中持续发展壮大。

  “危和机相伴随。重大的危,背后是重大的机遇。”谢吉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进一步开放融资渠道,我们围绕公共资源做突破性尝试,和一些地方政府、央企建立合作关系。接下来,我们会用数字化手段,搭建更多更好的市场化平台,形成技术交易的‘天猫’‘淘宝’。”

  “接下来,我们希望上海技术交易所以技术要素为纽带,联动土地要素、人才要素、资本要素、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中国科技高质量发展。”谢吉华表示。

2022-07-25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7975.html 1 杨创:跨界融合构建技术交易“淘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