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近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发布会。据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39.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7.3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8.3万件。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90.6万件,同比增长 17.5%。这一数据在2021年6月为332.4万件,同比增长23.0%。相比之下,同比增幅略有下降。
发展态势稳中有进质量提升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申请呈先降后升趋势,总体平稳。”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以上海为例,6月份的发明专利申请扭转前期下降态势,环比数据回暖。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创新主体积极克服疫情冲击,创新创造能力得到恢复。
同时,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普惠性增强。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1626.5亿元,同比增长 51.5%,惠及企业 9760家,同比增长68.0%。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企业6951家,占惠企总数的71.2%,同比增长111.7%,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服务小微的特征显著,普惠性增强。
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化显成效
在专利转移转化方面,我国一直存在着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的“两难”问题。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政策引导和制度供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介绍说,去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30个省份积极响应,启动了专项计划实施。今年5月,两部门继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继续深入推进专项计划实施,先后确定了16个成效突出的省份予以重点支持。有关地方从拓宽供给渠道、激发转化活力、畅通供需对接、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推动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化实施,取得良好的成效。
“据统计,2021年,全国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2.7万次,同比增长33%,是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总体增速的近2倍。其中,16个重点省份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的次数和惠及企业数均占全国的九成左右,推动专利转移转化的引导作用和实施成效显著。”雷筱云说。
百校试点专利许可超千项
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加快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法》第四次修订创设的新制度,是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方式,有助于促进供需对接、提升谈判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新途径、新模式。今年以来,为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平稳起步、高效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利开放许可实施工作,“计划在2022年底前,发动超过100所高等院校参与试点,达成专利许可超过1000项,有效提升专利转化成效。目前已经有13个省份印发了试点方案,已经有6个省份组织了77所高校筛选公布了3375件专利进行开放许可,精准匹配推送到1.9万家中小微企业,达成许可合同587份。”雷筱云说。
雷筱云表示,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和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实施,发布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据,出台专利评估指引国家标准,为开放许可定价提供方法指导和数据参考,并从高校院所供给侧和中小企业需求侧双向发力,推动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转化见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