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近日,我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openKylin(“开放麒麟”)发布。该平台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成立,将填补国内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的空白,助力打造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产业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倪光南等多位院士高度肯定“开放麒麟”社区对于中国发展开源技术的战略意义,希望“开放麒麟”社区可以成为我国具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顶级开源社区,呼吁更多的行业伙伴加入“开放麒麟”社区。
将填补国内空白
操作系统作为信息产业之魂,无论从信息安全还是从产业发展权来说,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关重要。
据了解,“开放麒麟”是在开源、自愿、平等和协作的基础上,由基础软硬件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社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个人开发者共同创立的一个开源社区,致力于通过开源、开放的社区合作,构建桌面操作系统开源社区,推动Linux开源技术及其软硬件生态发展。目前已汇聚了包括诸多操作系统厂商在内的十多家创始单位。
“桌面操作系统高度依赖生态,想要实现突破除了需要技术创新之外,还需要有自己的社区。”麒麟软件副总裁李震宁表示,当下,打造生态的难点在于,如何调动更多相关伙伴在共同目标下去做事;此外,从商业上以及从产品方向上还需要保持一致性,并激发生态链条上参与者的兴趣,保证大家的意愿和投入。
“国内操作系统社区已经形成覆盖服务器OS、移动终端/IoT OS的开源根社区,但在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领域还是空白。‘开放麒麟’将填补国内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的空白,助力打造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产业生态。”李震宁说。
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
业内认为,开源操作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主操作系统发展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开源无国界、绝对安全,要想避免受制于人,还需要掌握开源操作系统的发展权、社区主导权。
李震宁表示,要想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核心在于能够在底层共性代码层面掌控开源技术的走向。“开放麒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过去只有单一的交流型社区而没有根技术社区的局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自主的开源生态,全力打造软硬件生态联盟,加快培养开源人才和推广开源文化。
6月24日,“开放麒麟”社区召开首届理事会会议。在社区版本规划上,“开放麒麟”社区已成立11个SIG组,希望通过携手社区力量和行业伙伴,共同打造具备软硬件协同内核设计、多生态应用兼容环境、跨平台编程框架和统一运行支持环境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并于7月发布首个基础版,12月发布1.0 LTS正式版。在社区平台建设上,“开放麒麟”社区将构建一套全流程基础设施平台,支撑百万级开发者共同参与,推动社区基础设施自动化发展。在开源人才培养上,将在全国高校设立高校开源人力中心、发起高校开源开发大赛,通过产教融合,扩展教学手段传播开源文化、培养开源人才。
突围之路还有多远
据了解,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信息领域还有差距,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终端、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国产操作系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是本身研发对国外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国际厂商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绝对市场地位,要真正实现国产操作系统的替代并不容易。
“当下要解决的难题,摆在首位的是生态问题。其次,核心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突破。”李震宁表示,“开放麒麟”的意义就在于加快开发者的效率,缩短应用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促进更多合作伙伴涌入产业,加快创新速度。
“我们希望通过‘开放麒麟’集结开源力量共同解决基础性问题,从而让商业公司专注于做差异化竞争,基于‘开放麒麟’推出成熟的桌面商业发行版及配套生态,推动桌面操作系统赛道快速发展,提升自主技术能力,吸引更多市场关注和投入。”李震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