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
深圳发布我国首个无人驾驶汽车法规;广州发布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提出要重点打造10款以上爆款智能网联汽车……近期,“双智”试点城市纷纷发力,出台措施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
专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工作的加速推进,将会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加快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多地发力
近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并将于8月1日起实施。
根据《条例》,深圳将智能网联汽车划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等3种类型。其中,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仍需配备驾驶人,在部分工况下自动驾驶系统发出请求时,驾驶人需响应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完全自动驾驶无需人工操作。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说,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分为5个等级:L1为辅助驾驶、L2为部分自动驾驶、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L4为高度自动驾驶、L5为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对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进行管理的文件,意味着深圳或将很快会允许L3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此外,上海近日发布的《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重点打造10款以上爆款智能网联汽车,打造10个以上商用智能网联汽车标杆应用场景。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公布的《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初步建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群;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5G车联网标准体系和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国家级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快5G与车联网的融合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测试示范加快走向先导应用的新阶段。”崔东树表示,随着信息化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出行载体,智能化和网联化已成为必然。
“双智”试点初见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发力的深圳、上海、广州皆属于“双智”试点城市行列。
2020年12月,住建部、工信部联发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双智”试点城市遴选工作。截至目前,两部门已先后确认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合肥等16个城市为“双智”试点城市。
“‘双智’试点工作旨在通过政府搭台,凝聚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的结合点和发展点。”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目前,各地正在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越来越多“聪明”的车跑在越来越智能的道路上,“双智”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
首先,“双智”试点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各地经济发展。“双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升级和推广应用,也包含大数据运营、人工智能、信息消费等新产业。各城市在“双智”建设方面的投入均超过亿元,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为相关城市发展相关产业、发挥集聚效应提供了契机。
其次,“双智”试点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样板。试点城市通过建设车城网平台,汇聚多层次的动静态数据,一网通览、一网统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城市交通、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等方面的智慧化管理。
第三,“双智”试点为改善群众出行,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实现人—车—路—云—图—网的高效协同,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带给市民更好的出行体验。
推进标准共建互认
“这些成效的取得充分验证了开展‘双智’试点工作是有价值的,发力方向是正确的,未来前景广阔。”杨宏毅说。
对于下一步工作,杨宏毅表示,第一,进一步利用好“双智”试点平台。依托该平台进一步汇聚各界力量,推动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做好成果转化和落地,不断提升“双智”建设质量。
第二,进一步注重以城市和市民的需求为导向。与“双智”建设相关的产学研用各方应搭建更多应用场景,要尝试商业化运营的路径,结合各自城市产业基础和需求,试验更多应用领域,进一步满足交通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
第三,进一步总结推广试点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从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创新的“点”出发,逐步提炼成政策制度上的“面”。从“一城一标”着手,推进16个城市间相关标准的共建互认、持续完善,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标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