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近日,2022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启动。10年来,天津共有1.1万余家企业和团队参加大赛,800余个项目获得7400余万元大赛奖励,140个优秀项目获得超20亿元融资。
此次大赛的承办方,是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2019年底,天津市科学技术局所属的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6家事业单位,整合并入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并更名为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新成立的天津创新中心承接了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器管理与运营职能,并依托整合后的技术转移、科技金融、企业创新平台等资源优势,推动在孵企业发展。”天津创新中心副主任刘文军介绍说。
瞄准源头创新
搭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如今,天津创新中心瞄准源头创新,从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全过程搭建“人才引聚—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的源头,关键在于有高端人才。”刘文军介绍说,“我们和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对接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并承担天津市科技局的部分职能延伸服务,开展科技人才供需对接。”
这些科技人才中,有的带着好项目。“我们会对接筛选优秀科技成果在天津转化和产业化。作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我们也在加快培养技术转移人才、组织科研院所成果转化落地。”刘文军表示。
如果科技成果需要落地,天津创新中心既可提供自有孵化基地,也可作为天津市创业孵化协会牵头单位,将这些项目落地到更多孵化基地。
当项目顺利落地后,天津市创新中心将给企业提供相应政策帮扶。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天津创新中心还承担天津市相关企业认定工作,已评价入库919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74家天津市雏鹰企业、378家天津市瞪羚企业,已认定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230家。
面对企业融资需求,天津创新中心健全“投资、贷款、担保”等覆盖科技型企业成长全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已出资8只天使子基金、19只创投子基金及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基金。
“通过上述5个方面,我们串起了企业成长链条。”刘文军表示。
依托创新资源
提升孵化服务水平
作为天津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业孵化服务,累计孵化企业1300余家。
“最初的难点,是国有性质的孵化载体如何具备投资职能。”刘文军表示,“为此,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于2006年成立了全国最早一批政府性天使投资机构——天津市科创天使投资有限公司,现已投资企业80余家。”
近年来,天津创新中心在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三级孵化”辅导体系、建立服务专员队伍、做实企业孵化服务工作、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依托整合后较为完备的服务资源,天津创新中心完善创业联络员制度,主动了解企业在发展运营、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市场拓展、融资等方面需求,积极提供各类对接服务。
天津创新中心还建立服务专员机制,设立企业一对一联络专员,解决企业基础服务难题。“2021年,我们先后征集在孵企业发展服务需求32项,邀请服务专员为42家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刘文军介绍说。
为发挥好对各类创新资源的整合优势,天津创新中心对在孵企业开展深入了解和需求挖掘,已走访20余家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为科研院所承担的84个项目进行结项辅导。
天津创新中心还持续打造“金桥之友”科技金融大讲堂品牌,共举办20场科技金融大讲堂活动,70个路演项目达成初步投资意向1.1亿元;开展融资对接303场,成功对接合作509项,达成投融资31.4亿元。
协助科技部门
推动载体量质提升
当前,天津创新中心还积极协助天津市科技局,负责天津市创业孵化载体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推进“区级培育、市级认定、推荐国家”三级培育体系落地实施,推动天津双创孵化载体量质提升。
天津创新中心以集中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已先后调研天津市32家孵化机构,协助完成67家市级孵化机构的绩效评估工作,服务中科先进院、中关村e谷等4家机构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开展11期创业孵化大讲堂。
近年来,天津创新中心还牵头成立京津冀孵化载体产业加速联盟,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赛事,深入与天津各区及园区加强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并免费为大赛获奖企业和团队以及参股基金投资企业提供入驻场地,匹配相应服务资源。
“‘十四五’期间,天津创新中心将建立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提高服务天津市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研究能力和水平、打造‘TTIC’品牌,打造‘创业孵化有载体、成果转化有引导、企业创新有依靠、技术交易有市场、融资贷款有渠道、科技合作有保障’的创新中心。”刘文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