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查娜
近年来,越来越多创投机构将投资阶段前移,从技术创意、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就开始投资。有的投资机构直接创办起孵化器,深度参与企业孵化过程。
对创投机构而言,天使轮如果没把握打胜仗,剩下的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做深度孵化。具有深度孵化能力,将成为创投机构在日后竞争中胜出的关键。那么,与其他类型孵化器对比,由创投机构参与或直接创办的孵化器在竞争上有何优势?又如何深度参与企业孵化?
投资机构做孵化有何需求
据了解,创投机构成立的孵化器,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和专业服务能力,其主要是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帮助企业对接配套资源,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这类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有,创新工场、天使湾等。
北京爱孵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谭北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创投机构亲自做孵化有其内在的诉求和原因。第一,对于创投机构来说,现在选择被投企业越来越难,因为好的标的企业,投资机构都会去追捧,竞争激烈,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份额,投不进去。但一般项目,投资机构把握不住,不敢投。第二,投资机构拿了出资人(LP)的钱,压力大,他们的任务是帮助LP挣钱。如果投资机构没有优秀企业资源库,在抢夺优秀被投企业时,很容易处于劣势,这也从另一方面逼迫创投机构自己培育优秀企业。
松禾资本合伙人、松禾创新孵化器总经理张云鹏说:“传统孵化器机构缺乏资源对接相匹配的服务,运作成本也较高,而由创投机构驱动主导的孵化器通过资金和资源对接以及利益机制的捆绑,能有效解决持续盈利问题,‘创投+孵化器’模式被业界看好。”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创投机构参与孵化有3种方式,第一种是自身建孵化器,其中大型企业较多,比如微软、百度、腾讯、中信创投等,另外有科研院所或做运营服务的中介机构自立门户做孵化;第二种是创投机构和成熟的孵化器合作,孵化器选拔优质企业给投资人;第三种,创投机构相互合作,比如做私募股权投资(PE)阶段的投资机构,会去找风险投资(VC)阶段的投资机构合作,从VC阶段投过的企业中筛选优质企业进行PE阶段的投资。
投资机构做孵化有何优势
近年来,国内创投机构积极探索投资前移,在概念验证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阶段,为早期技术创意、科技成果配置种子资金。比如,松禾资本通过松禾海外华人科学家预孵化基地、松禾海创基金提供的“资金+服务”体系,成为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创业的助推器。
张云鹏认为,创投机构通常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源对接能力,对入驻孵化器的创业企业,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通过创投机构对接广泛的产业资源,为初期创业团队的市场推广提供平台和渠道;另一方面,由创投机构驱动的孵化器,通过利益捆绑方式解决持续盈利问题,其不仅依托政府补贴或企业场租费用,更贴合各方诉求。
谭北平表示,投资机构投钱之后若要成功退出,前提是被投企业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这样的退出才会挣钱。这对于投资机构来讲,也更有动力推动被投企业快速发展。投资机构在自己投资关注的领域掌握大量资源,完全有能力帮被投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谭北平强调,创投机构在投过企业后,还会帮这些企业进行下一轮融资,很自然地进入到财务顾问(FA)的行业,其实这也是很多孵化器要完成的一个功能。另外,很多企业除了需资金支持之外,还需人脉、技术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多方面支持。而创投机构都有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经过长时间经营后积累了大量资源,完全有整合能力帮被投企业。从这个角度讲,创投机构做孵化是投后管理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例如,飞马旅集团旗下飞马资本,重点关注新世代文创、智能化服务、泛健康等行业的创新服务企业投资;其投资50余家优秀创业企业,每年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以2%-4%微股份置换模式提供创业加速服务。”IFC投融邦(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龙东坡表示,“飞马资本帮助被投企业车置宝对接过近百家投资机构,帮其完成了关键的A轮融资和10余次战略梳理,并完成了早期阶段的品牌营销定位和服务流程优化的梳理。”
双向奔赴应是大势所趋
当前,“投资+孵化”模式,已成为许多孵化器的标配,越来越多孵化器设立孵化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子基金,并通过建立创投俱乐部、开展联投以及举办路演会、银企对接会等活动,创造更多孵化企业与投资机构深度合作的机会。
龙东坡说:“我比较赞同术业有专攻理念,投资机构做好自己投资赚钱的事情,孵化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投资机构孵化优质企业是有这个需求,但是有需求和做不做得到不是一回事。我认为还是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另外,建议孵化分层,比如分高中低三类,为了就业而创业的基础孵化回归到就业辅导;另一些真正有创业可能的进行深度辅导,这些人有一定技能,公司有营收,具有购买专业服务的能力。第三类是尖端技术及相关企业,这一类创业项目,政府给予的扶持更多。”
谭北平表示:“创投机构和孵化器有双向融合的态势,我们很难说是创投机构向孵化器转型,还是孵化器向创投机构转型,这两种业态都有,应该说两者相互融合,双向奔赴。”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孵化器与创投机构的内部合作模式,支持在孵企业的投资项目,可以分散在孵企业成长的高风险,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在孵企业投资成功比率,这类孵化器模式未来有可能在行业内获得更多复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