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小渝
前不久,2021年重庆市重点工业软件产品名单出炉,西部(重庆)科学城企业重庆吼吼科技有限公司、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上榜。
重庆吼吼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型科技公司。该公司通过与SAP研发部门合作,目前已完成“基于互联工业的智能制造联合创新应用平台”和“生产性提案改善系统”两个创新应用场景,获得多家合作企业的认可。
重庆吼吼只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绘就制造业新发展蓝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不断增强制造业创新整体效能。2021年,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746.6亿元、同比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高于重庆市4.8个百分点。
智能制造
为企业转型开良方
在广达(重庆)电脑有限公司制造基地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关灯生产”的景象:自动化生产线全天候24小时生产,生产线工程师通过每台设备的信号灯颜色即可判定生产状况。
近两年,广达(重庆)制造基地通过与IBM创新赋能中心合作,打造智能车间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生产线生产,实现了生产良率、直通率达到99%以上,年产值增加20%以上。2021年,该公司获评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同样,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自动传输带上,一台台笔记本电脑每经过一道“关卡”就会安装一部分电子元件;几十米长的自动传输带“跑”完后,一台台笔记本电脑就此“诞生”。
“按单位计算,智能设备和工人们同时进行流水线作业,一台笔记本电脑出产的平均时间,算下来只有13秒。”该公司生产线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速度快,这些生产线也很“聪明”。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每个生产车间均安装了几块大屏幕,通过这些屏幕,管理者可以对生产流程、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预警,然后反馈并快速得到解决。正因如此,不仅质量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生产效率也提升了15%-20%,人均年产值提升52.7%。
截至2021年底,西部(重庆)科学城企业实施了154项智能化改造,建成9个市级智能化工厂、23个市级数字化车间、1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动企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了72%,能源利用率提高17.5%,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5.6%和55%。
服务型制造
为企业转型聚实力
从单纯的检验检测到探索自动化驾驶技术创新,由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的自动驾驶公交车走出试验室,在重庆永川区的城市道路上进行实质化运行双向里程近10公里。
除了技术支持,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全国首个“试验场+试验室”一体化车辆检测基地,通过5G C-V2X和边缘计算技术等实现车路之间的融合感知和信息共享,推出了科学城首条自动驾驶接驳线路。
今年1月,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科学城AI CITY(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首开区顺利封顶,建成后将打造成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智能化时代未来之城。据悉,AI CITY将通过汇聚新经济企业、打造新经济产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新经济产业活力,吸引各类科技型人才,把这里打造成为重庆人才高地,以及集自然与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园区。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高新区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先后引进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信创产业基地、联合微电子创新中心等一批百亿元级数字化产业项目,推动华为、腾讯、IBM、英特尔等智能产业头部企业相继落地,推动西门子、博世、SAP、施耐德等智能制造企业设立创新及服务平台。
绿色制造
为企业转型辟通道
2021年年底,清安新型储能科研院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落户。该项目将聚焦储能系统安全和电网安全,打造全球领先的“双碳示范园区”。同期,国家电投集团两个低碳项目也签约落地科学城。低碳项目的密集落地,标志着西部(重庆)科学城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布局绿色低碳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
“我们将立足高新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及科学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孵化落地一批创新型企业,为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低碳动力。”国家电投重庆绿动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作旺说。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努力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培育绿色工厂,推进制造业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据悉,西部(重庆)科学城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市级绿色工厂10多个、绿色园区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