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8日
第A10版:双创动态

随州高新区项目审批“六证同发”

截至3月中旬,已有44个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总投资312亿元

  ▶ 钟克波

  继“四证同发”“五证同发”之后,今年随州高新区继续深化改革,打造工业项目审批改革升级版,全域推行工业项目审批“六证同发”。

  办证曾让企业苦不堪言

  湖北龙牧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畜禽运输车辆的专汽企业,近年来在全国多地投资了多个项目。谈起以往办证经历,该公司负责人龙腾飞颇有感触:“办证本身不难,难在流程太长、程序太多。”

  一般情况下,项目取得不动产权证后,还要依次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才能开工。一环扣一环,某个环节遇到问题,就会延迟项目开工时间。

  龙腾飞粗略计算了一下,此前要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至少需要跑3个单位6个部门,申请材料不少于30份,办结时限少则2个月多则半年。“有时像无头苍蝇一样,根本找不着北。”

  耗时长、程序多、花费高,是企业相关人士的共同感受。

  去年11月,随州高新区在随州市率先试点“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审批服务模式。同年12月,龙牧专汽为扩大产能落户随州高新区。龙腾飞试着提交申请,并按要求准备相关资料。3天后,龙牧专汽到随州高新区政数局(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领取到了“五证”。“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五证’含金量满满,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投入项目建设和生产。”龙腾飞说。

  今年2月,该区在“五证同发”的基础上升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备案证的发放,探索工业项目审批“六证同发”。

  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

  “六证同发”是个新鲜事物,受法律法规的约束,更受制于体制机制的运行。

  探索之初,随州高新区组织多部门对改革可行性进行集中研讨。一次次修改方案,一遍遍论证流程,在原“五证同发”的基础上,优化完善改革方案和流程。

  “在合规的前提下,倒逼流程再造。”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猛介绍说。

  以往,企业拿地后才开始办理审批。如今,在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后,随州高新区相关部门就提前介入,在土地出让公告、挂牌和成交公示期35个工作日的空档期内,协助企业准备相关资料,采取超前受理、部门联动、并联办理的机制,开展审查、审核、调查等工作。

  “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黄猛介绍说,各部门之间打破有形无形的“围墙”,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帮企业给项目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跑动。

  为靠前服务,随州高新区制定了工业项目“六证同发”办事流程,并将化工、铁北、城东、府南4个产业园区划分为4个申报单元,每个产业园区指定一名“代办专员”。随州高新区政数局(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个“统筹专员”,与各园区“代办专员”高效对接。

  湖北犇星新材料公司是一家精细化工企业,去年12月落户化工园区。企业负责人只需按照清单准备资料,审批事项一概由化工园区“代办专员”跑腿。

  为了提升效率,随州高新区还不断优化“六证同发”的流程,探索实施施工图审查“豁免制”、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项目高效落地。

  倒逼思想作风转变

  改革全面推行,倒逼全区干部转思想、转作风。

  3月6日20时,随州高新区云视频会议召开。3月7日,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晓东带队到现场解决问题。

  第一天云视频会议提出的问题,在第二天现场办公解决,这种工作模式自去年5月实施以来,已成为该区的工作惯例。

  今年春节过后,随州高新区四大产业园区和政数局(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专班跑了44家企业,主动对接,全程带办、帮办、指导办。郭晓东说:“企业提供资料的速度有多快,我们审批就有多快。”

  龙牧专汽开工建设以来,一直被高新区相关部门“赶”着往前走。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以往是企业围着部门转,现在是干部追着项目跑,想慢都慢不下来。

  帮助企业少跑路的同时,高新区还为企业减负。以评估为例,一个项目需要请中介机构对环保等10项指标进行评估,耗时不说,评估费少则3万元,多则10万元。“六证同发”改革推行以来,该区对项目用地进行集中评估,实现共享共用,每亩地可为企业节约成本8000元左右。

  审批“加速度”助力项目建设,增强了企业投资的信心。随州高新区政数局(政务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该高新区已有44个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总投资312亿元。

2022-03-28 截至3月中旬,已有44个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总投资312亿元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6589.html 1 随州高新区项目审批“六证同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