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学峰 马灵娟
近日,银川高新区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发展目标:力争工业总产值增长37%,税收总收入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工业投资增长11%。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银川高新区将紧紧围绕“2111”目标任务,实施“思想提高”“产业提质”“项目提速”等十大工程,力争全面完成2022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实现“产值过百亿、名次进百名”,奋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
近日,银川高新区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发展目标:力争工业总产值增长37%,税收总收入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工业投资增长1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32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8000万元,科技型企业达到100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移10位。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银川高新区将紧紧围绕“2111”目标任务(两百计划、十大工程、十项指标、百项任务),力争全面完成2022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实现“产值过百亿、名次进百名”,奋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实施“思想提高”工程
保持发展定力
银川高新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通过干部例会、高新大讲堂、干部值学等形式,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
与此同时,银川高新区全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工作,为党的二十大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七一”主题党日、“话说我心中的共产党”座谈会、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研讨、红色教育、应知应会知识测试,扎实推进自我革命,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汲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精神力量和前行动力。
持续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实践活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实施“产业提质”工程
壮大综合实力
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翻身产业。
近年来,银川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基地,以再生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基地,打造循环经济核心区。
充分发挥新澳羊绒、舜昌亚麻、新中绒等头部企业的朋友圈虹吸效应,积极引进江浙地区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振兴现代纺织产业。
紧盯宁夏奶产业和银川市“三新”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蒙牛、兴唐等头部企业作用,着力打造全国一流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三大新兴产业,坚持全链聚合、多链融合,推动产业耦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新业态发展、新动能集聚的平台。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实施“项目提速”工程
增强发展动力
银川高新区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扩需求的“牛鼻子”,做到总量和结构“双发力”,投向和投效“双提升”,产业和基础设施“双驱动”,实现高新区产业项目高质量推进。
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用好园区区域评估成果,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始终秉持“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全程跟进企业经营发展,为园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实施“招商提效”工程
厚植发展潜力
银川高新区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引进优质项目”的思路,发挥新澳、舜昌、新中绒在现代纺织产业,晨宏、中再、亿能在循环经济产业,蒙牛在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链主”作用,坚持精准化招商、上下游并进,积极招引关联企业和配套项目,全年计划“请进来”“走出去”招商100批次,高质量举办招商引资说明会、推介会、服饰新品发布会4场次以上,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投资的“洼地”、兴业的“旺地”、创新的“高地”。
实施“平台提优”工程
激发创新活力
银川高新区充分用好现有创新创业、投融资平台,用创新的思路培育更多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要素,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
探索银川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管理新模式,引进电商企业和创业项目盘活电商产业园和全民创业园闲置资产,吸引更多创业人才进驻,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新热潮和创业激情。
支持鼓励新澳羊绒科技创新平台晋升国家级平台,提标改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力争全年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及服务机构注册数达到360家,不断提高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力争全年引进人才团队3支以上、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人,培育高精尖缺人才5人,培育市级以上优秀人才合作基地2个,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
全面落实“人才+项目”,力争新澳、瑞银等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创新项目10项、各类人才项目5项,不断提高银川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实施“管理提标”工程
彰显园区魅力
银川高新区持续巩固拓展“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统筹推进工业废水治理和危险废物、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三废联治”,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重点指导瑞银、恒业、晨宏、云耀等重点用能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逐步提升企业绿电使用比例。
建立健全“规划、建设、管理相统筹”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园区品质。
实施“创新提档”工程
增强进位拉力
银川高新区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引培高水平研发载体,集聚创新人才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园区研发实力。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成立筹备建设羊绒纺织研究院、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研究院和现代纺织产业创新中心“两院一中心”,搭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科技金融”一体化运营链条,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探索搭建银川高新区双创大数据平台,提升双创服务能力,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和创业文化。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工程、科技小巨人成长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工程、创新型龙头企业助推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力争新增培育“三高”企业14家。
实施“改革提级”工程
凝聚向心合力
银川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一对一动态跟踪,一条龙专业服务,用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的企业和项目。完善“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制度,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加快项目审核速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落实“三管三必须”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障园区企业生产安全有序。
持续推进法治园区建设,切实增强企业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引导企业依法纳税、保障维护职工及股东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实施“党建提振”工程
增强发展内力
银川高新区以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提升工作,以“两新组织”党建为突破,不断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精神。
深入推进非公党建“双强六好”工程和机关党建“三强十一严”工程落实落细,持续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加强作风建设“八条禁令”,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党员干部廉政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实施“作风提升”工程
强化工作效力
银川高新区常态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布局,强化对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形成党工委主责、书记首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严格落实“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作风要求,大力推进重点任务绩效化、日常事务规范化、服务程序简便化、管理行为制度化、督查督办经常化,通过作风建设的有效推进,加速机关效能的明显提升。
积极践行“五个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牢固树立“十大准则”,做到坚持党的领导、态度优先、时间观念、责任意识、标杆意识、结果导向、亮剑精神、改革创新、廉洁干事等“十个坚持”。
扎实开展学经济、学科技、学金融、学工业、学管理,提技能、提素质、提水平的“五学三提”活动,在学习教育中注重政治、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不断拓展知识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
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2022年冲锋的号角已吹响,目标已明确,蓝图已绘就。银川高新区将以最快的速度,力争产值达到百亿级、跑进全国高新区前100名,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贡献高新力量。
本版图片来源:银川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