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7日
第A43版:创新园区 烟台

烟台高新区:担当科技创新使命 矢志不移克难攻坚

  中国长城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烟台高新区篮色智谷创业一号

  烟台国际设计小镇

  中韩(烟台)产业园东区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生产线

  烟台药物研究所实验室

  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特约通讯员  王磊


  烟台高新区风华正茂、砥砺奋进,聚焦产业培育,在加快产业延链成群中持续显现集聚效应;厚植创新沃土,在深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中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加速产城融合,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中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生态家园。2022年,烟台高新区将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把做大规模总量作为当务之急,把亩均效益作为转型之需,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示范区、人才聚集生态城、东部崛起增长极。


  位于中国海滨城市的烟台高新区,担当科技创新使命的美丽新画卷正渐渐铺展: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研制了国内首台完整知识产权的北京冬奥雪蜡车、研发出填补国内基于VLP技术路线的新冠肺炎疫苗空白的绿叶制药新冠疫苗、在山东省率先出台加快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14条政策……

  当前,烟台高新区深入贯彻烟台市委、市政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紧扣“1+233”工作体系和“12335”城区建设格局,按照烟台市“保三争二抢第一”目标,克服体量小、底子薄、考核办法不利等困难,坚持以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为保障,持之以恒破难点、塑亮点、控风险点,经济社会保持蓬勃向上发展态势。

  风华正茂、砥砺奋进的烟台高新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矢志不移克难攻坚,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示范区、人才集聚生态城、东部崛起增长极。

  聚焦产业培育

  加快延链成群集聚效应

  当前,烟台高新区正加快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向质量效率型、高端引领型转变,园区医药健康、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快步成势。

  围绕医药健康产业,烟台高新区出台支持产业发展17条政策,完成烟台市市级生物医药母基金参股和规模50亿元博奥基金注册;绿叶制药新冠肺炎疫苗在国内取得生产许可证,10亿剂疫苗商业化生产车间投入生产,填补国内基于VLP技术路线的新冠肺炎疫苗空白和山东省人用重组蛋白疫苗产业空白;山东博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肿瘤生物药获批上市,企业获得多轮融资,今年上半年将在港股上市;总投资1.5亿元的赛达医疗科技产业园开工,打造医疗器械领域超滑导管生产基地;水禾土项目一期投产,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烟台高新区在山东省率先出台加快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14条政策、举办卫星产业峰会、组建烟台市卫星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挂牌山东省北斗卫星产业联盟东部基地;航天高新技术园一期投产,克服困难破解制约513所改制的员工住房不动产登记办理难题;引进21世纪空间技术、中科睿格星云、北斗制导控制系统研制等优质项目;国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检验中心烟台分中心落户运营,北航科技园·空天技术产业园获批烟台市市级孵化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烟台高新区长城自主创新基地已生产电脑整机5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获评山东省“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链主”;成功引进柏怡电源、中电长城圣非凡等配套项目,柏怡电源产品正式下线,中电长城圣非凡今年开春全面动工。

  如今,烟台高新区聚焦产业培育,致力招大引强,在加快产业延链成群中持续显现集聚效应,园区“三个一批”同步推进。

  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烟台高新区召开9批入区项目决策评审会,中集科技园、启迪冰雪小镇、瑞华食品保税仓库签约,国家电投核能总部有望落户,引进3类500强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2个。

  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启动。烟台高新区2021年举办3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浩阳风电轴承、鸿裕实业孵化基地、东源产业园等总投资94.1亿元的24个制造业项目开工,在烟台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中得到一致好评。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7.7亿元、20.9亿元,完成率分别达到152.5%、157.2%,投资额创历年新高。

  一批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世界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等10余场大型会议活动成功举行,烟台高新区城市美誉度、影响力与日俱增。

  烟台高新区“两园”建设提质增效。依托中韩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烟台高新区引进艾多美健康食品一期、韩国制药、艾舒芯健康卫生用品等韩国增投资项目11个,创建高新区以来韩企注册数量最高记录。艾多美(中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山东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成为烟台市首家也是目前唯一通过认定的外资企业,作为山东省单体最大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有力拉动进口贸易增长,烟台高新区去年前三季度提前超额完成全年23亿元人民币目标,全年进出口增幅居烟台市首位。

  集聚高端要素

  深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

  如何厚植创新沃土,集聚高端要素,在深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中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崛起中的烟台高新区给出了新时代答案:叫响“平台聚高新”“创业在高新”“校地合作”“智汇高新”四大品牌。

  叫响“平台聚高新”品牌。烟台高新区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从确立方案到完成主体改造装修,仅用时8个月新药创制省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启动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人才团队到位36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李亚平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际设计小镇投入7000万元打造沿湖生态景观,推进道路修建、绿化工程、管网改造,与中铁上海局签署开发建设框架协议,投入1亿元建设原型创新工场,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完整知识产权的北京冬奥雪蜡车;2021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期间,烟台高新区承办3个分会场10个系列活动,国际设计小镇荣获全国十佳设计园区,园区依托马山寨规划建设世界设计公园,创建世界“设计之都”;国家汽车轻量化中心正式挂牌启用,累计投入近3亿元,建成超高强钢热冲压、镁铝合金挤压等成形生产线,服务一汽红旗、特斯拉、奥迪等30余家企业;依托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烟台高新区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高圣医药、金域医学胶东区域中心落户,提供技术研发、第三方检验检测等服务1万余次,较去年上浮20%;东方能源综合能源服务创新中心入选山东省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叫响“创业在高新”品牌。烟台高新区举办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创业大赛,1号创客空间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与国际生物科技园一起入选山东省省级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离岸孵化模式,打造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小米谷仓、飞斯科、点实科技等10余个优质项目落户;大力培育“四新经济”,获批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第二批试点,513所、绿叶制药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高新科创智慧园区获山东省版权示范园区;烟台高新区2021年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4家、比2020年度增长34%,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培育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1家、山东省瞪羚企业7家,再创新高。

  叫响“校地合作”品牌。烟台高新区联合山东工商学院、深圳创新创业学院打造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北工业大学、烟台中天连接技术研究院共建山东省首家磁流变智能材料、半主动减震技术与磁流变技术研发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职业学院等4所驻区高校共建“创业苗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叫响“智汇高新”品牌。烟台高新区引进培养山东省、烟台市高层次人才20人,新增人才创新平台6个、高层次人才载体单位11家,513所、中科网络技术研究所、绿叶制药成功入选首批“大学生实习基地”,数量居烟台市首位;烟台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远、山东嘉华盛裕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春萌入选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烟台市共2个入选名额全部由烟台高新区包揽。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烟台高新区正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不断亮出新招,打响四大品牌。

  坚持先行先试

  激发改革创新内生动力

  烟台高新区坚持先行先试,用好“关键一招”,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

  金融服务试点加快推进。烟台高新区建立产融合作“白名单”企业库,智力资本型、科技研发型轻资产中小微企业入库数211家;在烟台市首次将创业担保贷与“银担二八分险”模式结合,推动普惠金融产品投放,融资规模过亿元;推动设立农商行科技支行,全区科技支行达到4家;深入推进企业上市3年行动计划,汉鑫科技成功上市北交所,成为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直接登陆北交所企业;2021年对上争取资金6.31亿元,偿还政府债务本息2.67亿元,综合债务率约54%,为烟台市最低。

  国资国企改革实现突破。烟台高新区推进国有平台公司承接管委会运营职能,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个性化差异化考核,25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落实投资分类监管、负面监管、担保监管3张清单,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烟台高新区推行“标准地”改革,推出工业项目“标准地”4宗139亩;完善“拿地即开工”,工程建设项目核发施工许可证时间再压缩50%;推进区域评估,各市场主体免费共享区域评估成果;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办理时限减少50%以上;以工程建设项目导办、帮办、代办、兜办“四办”机制为载体,创新服务模式;创新驻厅人员积分机制,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楼宇(园区)管理服务创新开展,“一区四园”联动发展。烟台高新区因地制宜发展楼宇经济,实行部门单位分包楼宇制,同步开展考核评价,推动楼宇经济健康发展;召开“一区四园”联动发展专题会议,定期通报信息,加强协调配合,促进火炬统计及山东省开发区评价提升;“一区四园”外资总量列山东省前10位,拿出400万元按照四园贡献予以奖励,调动四园积极性。

  激发内生活力动力,烟台高新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持续加强,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高标定位、全力攻关,引导激励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珍惜岗位、感恩组织,团结奉献、奋发图强”的机关文化,烟台高新区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的意识增强,争先进位的干劲变足,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好,人心思上、干事创业蔚然成风,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明显提高。

  提升城市品质

  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

  今天的烟台高新区,正加速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品质,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中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生态园。烟台高新区加快打通交通设施短板、持续补齐公共设施短板、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引进总投资约10亿元的烟台高新区首个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项目,规划建设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引进启迪鸿星冰雪文体科技小镇项目,将满足群众休闲、运动、娱乐、游览等需求,深入开展“三城联动”,研发“随手拍”小程序。

  今天的烟台高新区,正牢记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烟台高新区坚持教育为本、秉承健康至上、坚持治理为基、保障文化惠民,加快总投资4.7亿元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持续实行免费校服、午餐、校车等10余项免费工程,总投资3亿元建设烟台高新区医院、疾控中心,引进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举办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

  2022年,烟台高新区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把做大规模总量作为当务之急,把亩均效益作为转型之需,深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在发挥科技辐射带动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延链成群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城市更新和产城融合,在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在开展先行先试、激发活力动力上实现新突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治共享上实现新突破;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建引领发展、优化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

  烟台高新区将实施科创平台建设行动,环渤海药物高研院一期投入使用,全力推进国际设计小镇建设,加快汽车轻量化中心二期建设;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行动,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完善“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培育链条,探索建设韩国海外孵化器,布局省级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实施“智汇高新”人才行动,出台新一轮人才政策,更加注重对研发和孵化人才团队支持,启动运营人才会客厅。

  烟台高新区将做大生物医药产业,绿叶新冠肺炎疫苗项目上半年产品上市,博安生物年内港股上市,国际生物园二期、赛达医疗科技二期开工建设;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开工建设,新浩阳高端精密轴承投产,依托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中国航天环境可靠性试验与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完成2颗以上微纳卫星研制任务;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挥长城电脑整机制造链主企业优势,引进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

  烟台高新区将推进金融投资创新试点,持续加大科技支行覆盖面,加快集聚优质金融资源,基金总规模达到130亿元,打造金融服务集聚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深化“双全双百”和“跨域通办”,提升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营商环境“硬品牌”“软实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人事、劳动、薪酬制度,推行“园区开发+项目招引+运营服务+基金配套”的“平台+国企”一体化推进模式,提升国有资本资产质量、增值空间和盈利能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激发混合所有制招商公司渠道合作优势,依托中韩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聚力引进一批领军型、平台型、总部型项目。

  本版图片来源:烟台高新区

2022-03-07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6334.html 1 烟台高新区:担当科技创新使命 矢志不移克难攻坚 /enpproperty-->